陈劲创新模型 陈劲:智慧型企业——管理创新的未来
当既有的低成本优势已枯竭,工业技术推动的差异化优势不能持久,站在互联网 的风口,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持续变革与创新,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在2016年12月落幕的“智慧企业创新发展峰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陈劲给出了答案。
在题为《管理创新的未来》的报告中,陈劲表示,与以往企业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取得竞争优势不同,管理创新已经超越了技术创新,成为重塑企业优势的利器。再加之,“互联网 ”使员工知识获取和信息掌握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员工迸发的空前的创造力正成为构建智慧企业的基础。
陈劲认为,企业与互联网 的融合,使得员工在企业管理决策、执行方面显示出综合才能。这样,企业才可能从计划管理、目标管理走向自动管理,以更好地适应变革,成长为“智慧型企业”。
在工业时代,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制定发展目标,以“控制”为主要手段,组织员工开展工作。员工在作业时形成了严明的纪律,以保障作业的精准、理性和秩序。在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上,员工作为生产要素之一,是被动执行者,创意、勇敢与锐气被抹杀。
但是,在网络时代,上述规则正在被颠覆。互联网 的联接,使每位员工都可以成为与世界沟通的主体,自动地取得知识、技术、资源以及相关技能,进而迸发灵感、创新工作。原先被传统企业管理压抑的智慧与创意释放了出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在网络化的组织上,员工不再是一颗颗服从命令、被动工作的“螺丝钉”,完全可以成为自主研判、自动管理、自动预测,并充分发挥创意与灵感的智慧体。
员工以全新的方式参与到企业运行中。他们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以及各种精密传感器连接所形成的全新管理工具,可以更加系统地自动预测、自动运转、自动管理,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重塑。
这已完全不同于“先有目标,然后才有管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德·德鲁克的论证。在智慧型企业的演进路线中,以人为主体的系统性地自主管理正成为趋势。比如:“智慧大渡河”项目中的自动管理模式。
作为上述项目的总体设计运行者,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帮助大渡河公司实现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过程完全数字化。在这一过程中,大渡河项目总部可以对全流域各类信息数据实时采集、传输与处理,实现对企业各种要素的动态感知。这就如同“信息决策大脑”,利用其高度整合的“人工智慧能力”,为公司提供风险控制和智能决策的科学技术支持。
该项目建成了四大生产业务单元——“智慧工程”“智慧电厂”“智慧调度”与“智慧检修”。“智慧工程”可以对电站施工质量、进度、投资、合同等工程建设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并与总部同步联通,动态跟踪反馈。
“智慧电厂”可以实现电厂的完全智能运行、多系统智能联动、水电站智能巡检、现场的智慧安全管理等。“智慧调度”实现远方集控、统一调度等功能,进行智能化梯级调控与自动化风险识别。“智慧检修”可以实现预知预警、缺陷与故障点精准定位定性,并自动完成检修方案、物资材料准备、过程管理等检修过程控制。
目前,在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沙坪等多个上下游电厂中,大渡河公司实现了多系统联动、机器人巡检、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慧型”管理。
在系统性运营中,从员工、机器到管理工具,都拥有了“智慧型企业”所独具的“自动预判、自主决策、自我演进”能力。人的工作重心前置,通过在预先感知中获得“前馈控制”的能力,使企业变革效率领先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也为企业面向未来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在首届“智慧企业创新发展峰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邵宁称赞:“(智慧大渡河项目)具有新颖的理念与创新价值,体现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值得好好研究和推广,有助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一切扎根于本土、融合了互联网 的中国智慧企业中自动管理的最新实践,已经“超越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模式”。这必将引领中国企业管理变革,从而打造更多的世界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