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世道与人心 余世存《一个人的世界史》探求20世纪的世道人心
《一个人的世界史》 余世存 广东人民出版社
学者余世存作品《一个人的世界史》,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9月11日在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余世存携本书对话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李礼,探讨细节里的20世纪史,品察上个世纪的世道人心。
《一个人的世界史》这本书还原出真实、生动、鲜活的二十世纪全球大局下的变革及其探索和成败,及此间的人间冷暖与人世沧桑。饮食、男女、良善、史景、天下、教言、食货、预言等33个专题将读者引入一个个碎片式的世界历史瞬间,以平视人物的方式,记录上至总统国王下至平民百姓的言行事迹,没有意识形态或学术圈子的概念束缚。
谈到作品创作过程,余世存说:“面对庞杂的史料,2000多位历史人物,由此带来的深度阅读兴奋感难以言表。最让我感慨的是这些人物从未浪费生命和造化赋予自己的才华,创造出贡献于全人类的文明。”
通读全书,会感觉这些片段都是有魂的,而这个魂就是历史的正义感、常识感。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一个人的世界史》的序中提到:“看到余世存编著的这本书,我是认可并赞同的。我们理应对国际社会的人物故事如数家珍,他们跟中国的历史一道构成了我们的文明财富,熟悉、了解他们,将有益于我们自身,有益于文明的健康发展”。
时代风尚正在转移,科技发明正在急速更新,每个人都被裹挟或被邀请到技术文明的洪流中去。我们以为当下的生活多跟传统相关,但传统只是背景和生活的习惯。只有了解切近的世界性的人物言行,才能全然自觉地把握到“世界精神”。
余世存老师经过对大量档案和权威资料考究,精选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态度与反应,以通贯叙述帮助读者梳理思绪和个中关联。如他在自序中所说:“许多历史人物,仍是我们活着的世界知识和人物,我们今天的生活多受惠受用于他们,尽管不少人对他们‘日用而不知’。”
● 1900-2000话语如何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
● 余世存二十年读书思考所成,以一个人的内在需求解读20世纪世界史
● 极简的历史叙事方式,厚密的全栖世界史视角
● 迭出的时新概念,本质源于对世界史的清晰理解和认知力
每个人都有一部自己的世界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史 观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世界史,更是整个20世纪的世界缩影
《一个人的世界史》是有关世界人物言行的精华集录。全书用33个专题或观念展现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它以平视人物的方式,记录了上至总统国王下至平民百姓的言行事迹。这样的碎片世界史对普通读者是一大方便,没有意识形态或学术圈子的概念束缚,直取世道人心。它以精练的文字,以一个人内在需求的33种维度,重新建构和完善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体系,展现20世纪世界历史的喧哗与孤独!
书末附录字母索引版的1000余位世界史人物简谱,助力读者厘清历史与人物间自然编织出的事件线索,亦是本书独具匠心之处。正如余世存先生所说:“在编写这本书时,书中千余人,最让我感慨的是他们从未浪费生命和造化赋予自己的才华,创造出贡献于全人类的文明。”
近半数的世界大师被特定的时代社会妖魔化过,明乎此,当知今天社会的文明状态。本书是徐继畲、林则徐等人“睁眼看世界”之后,百年中国人看世界的细节之大成!
相关评论
当今的世界文明处于一体化进程的“深水区”,其状态仿佛我国的春秋时代,这本书是个性的展示,是每个人的“一家之言”;又是新的“国语”,它指向新的国家文明和个人文明。
看到余世存编著的这本书,我是认可并赞同的。我们现在处在世界之中国阶段的入口处,我们理应对国际社会的人物故事如数家珍,他们跟中国的历史一道构成了我们的文明财富,熟悉、了解他们,将有益于我们自身,有益于文明的健康发展。——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
这也许就是人类灵魂最深沉的悲剧——对自身命运永远怀有愤懑与哀思。从来没有任何国家的文学像现代汉语这样,灵魂与肉身持续撕裂。汉语世界的人们借由西方文献,找到灵感、乐趣与惊奇,从而将其视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弗朗西斯科-郗士(欧洲著名学者、记者,哲学博士,前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
这本世界史书收集的都是一些零散的语录,没有国家大事,没有古奥文章,只有千姿百态的人物,和他们的精彩风流。历史留下的只有个人,他们在某种规则下重新聚合生动。这里有最低限度的文明共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之路!——网友
作者简介
余世存
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东方圣典》(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