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赏析

2017-06-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888年,这部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悲怆三部曲"(即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的承上启下之作

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888年,这部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悲怆三部曲”(即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的承上启下之作。第五交响曲虽然没有标题,但是从保存下来的作者的创作笔记中可以看到,第五交响曲有着明确的标题性创作构思。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单簧管用暗淡的音色开始了“命运主题”的叙述,这是第一乐章的引子。下行的音调,低音弦乐器沉重的、步伐似的伴奏,阴郁的音乐好像是一首葬礼进行曲,作者称之为“对命运、即对上帝的无法预知的命令的服从。

”呈示部主部主题富于叙事性的韵味,好像斗争中的人们疲惫不堪的痛苦形象。音乐像暴风雨般骤强,热情迸发,表现了作者对命运的反抗和搏击,感情色彩丰富异常。这是“怀疑、怨诉、谴责”的过程。连接部新的乐句充满了疑问,满怀着抑郁和多愁善感,还有着春日的细语和追求光明的感人热潮。

副部主题色彩明朗而抒情,仿佛幸福和希望的境界。作者的构思是“不投身于信仰的怀抱吗?”突然沸腾的高潮使美妙的副部主题达到了最强有力的体现。

狂奔的呼喊好像宣告了胜利的到来。充满戏剧性的展开部中,凄凉、不安的阴暗氛围又一次重现,欢乐的情绪消失了。再现部主部主题由大管陈述,音色更为苍凉忧郁。连接部虽然稍感温暖,副部却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尾声充满了苦难和绝望,徒然的努力和不安的进行漫漫沉寂下来。

第二乐章是三部曲式。这是柴可夫斯基最情感横溢和感人至深的明朗篇章,也是整部交响曲的中心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对幸福的无比向往和依恋。弦乐奏出的引子似圣咏般严肃而深沉。第一段圆号奏出了温暖而抒情的第一主题,好似老人的暮春诗意,气度高雅而颇具魅力。

被称为“一线光明”的牧歌风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奏出,明朗而真诚,好像是对第一主题的回答和补充。大提琴和弦乐器的两次陈述进一步深化了“一线光明”主题,音乐激昂地走向高潮。

中段是林木青翠,宁静迷人的大自然情调。突然,“命运主题”以雷霆万钧之势闯入,铜管粗野地喧嚣,定音鼓隆隆,主人公的幻想被砸得粉碎。静静的拨弦中,再现的第一段第一主题无力地、哭泣般地流淌着、倾泻着。强有力的“一线光明”主题坚决而激动,迎来了胜利般的高潮。恶毒的“命运主题”再次闯入,肆虐的铜管否定了“一线光明”主题。尾声中,“一线光明”主题平静而温柔地渐渐消失。

第三乐章是三部曲式的圆舞曲乐章,音乐轻盈娇媚,是对前两乐章深刻内容的缓冲性的明朗对比。第一段主题如沙龙舞姿婆娑,个人苦难得以暂时忘怀。中段已溢出了舞会氛围,紊乱而扑朔迷离。再现后的尾声中,“命运主题”以圆舞曲形式再现,显得隐晦和神秘。

第四乐章是带有回旋曲性质的奏鸣曲式。长大的引子中,“命运主题”由温暖明快的弦乐奏出,一扫阴暗和不祥的形象。木管和铜管的相继重复更有着宗教合唱的色彩。持续的定音鼓引出欢乐有力的主部主题,这是狂热的俄罗斯民间舞曲。

靓丽而多彩的连接部后,是副部民众欢腾的海洋和放怀的歌唱。“命运主题”以欢乐的号角合奏将音乐推向高潮。展开部以副部素材加以发展。再现部是不可遏止的兴高采烈,充斥着奔腾的气势和豪迈的气概。尾声展现出一派壮丽的景象,音乐光辉灿烂,好像一阕胜利节庆的瑰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