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豆瓣 《百年孤独》作者笔下的大毒枭故事 能有多离奇?

2019-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十天读书会"是<号外>上线的新栏目.至乐不如读书,十天一本好书,让时光不虚度 .加西亚·马尔克斯1989年,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结束他的古巴之旅返回哥伦比亚时,正值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派人暗杀了最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加兰之际,民众既愤怒又恐慌.马尔克斯向毒贩公开喊话:"不要把哥伦比亚变成一个丑恶的国家,要让哥伦比亚人及后代子孙能够生活."百年孤独豆瓣 <百年孤独>作者笔下的大毒枭故事 能有多离奇?此时的哥伦比亚暗潮涌动.政府.游击队与毒贩恐

“十天读书会”是《号外》上线的新栏目。至乐不如读书,十天一本好书,让时光不虚度 。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89年,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结束他的古巴之旅返回哥伦比亚时,正值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派人暗杀了最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加兰之际,民众既愤怒又恐慌。马尔克斯向毒贩公开喊话:“不要把哥伦比亚变成一个丑恶的国家,要让哥伦比亚人及后代子孙能够生活。”

百年孤独豆瓣 《百年孤独》作者笔下的大毒枭故事 能有多离奇?

此时的哥伦比亚暗潮涌动。政府、游击队与毒贩恐怖主义分子三方互相博弈,背后又有着美国的威胁。毒贩恐怖主义分子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是最大的“毒瘤”,豆瓣9.2分神剧《毒枭》以其为原型。这位曾控制了美国约80%可卡因买卖的毒枭,是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的首领,《福布斯》杂志所评选的全球“七大富豪”之一。马尔克斯呼吁三方再度展开谈话,不要让国家沦为美国的受害者。但他没想到,一场争斗即将来临。

百年孤独豆瓣 《百年孤独》作者笔下的大毒枭故事 能有多离奇?

1990年,埃斯科瓦尔安排手下,分别绑架了哥伦比亚前总统胡里奥·塞萨尔·图尔巴伊的女儿迪安娜·图尔巴伊、《时代报》总编辑弗朗西斯科·桑托斯等10人。他们大多是哥伦比亚政治界、新闻界的重要人物。埃斯科瓦尔把他们当作与政府博弈的棋子,想以此对政府施压,获得不被引渡到美国的承诺与减少入狱期限等更低的犯罪代价。

百年孤独豆瓣 《百年孤独》作者笔下的大毒枭故事 能有多离奇?

后来,政府许诺为埃斯科瓦尔安排一座舒适的监狱,以此换取人质的自由和国家的和平。

几年后,六十六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见到了当时的人质之一、时任哥伦比亚教育部长玛露哈。玛露哈与她的丈夫比亚米萨尔向马尔克斯提议,把玛露哈长达6个月的被绑架经历写成一本书。但直到完稿后,三人才发现这只是那些绑架案中的冰山一角。

“一开始,我们以为这十起绑架案是相互独立的,然而,这实际上是一起连环绑架案。”马尔克斯随即改变了想法,开始采访这些绑架案中的其他主角,历经三年,最后写成了他口中“最艰难、最悲伤的作品”《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

“宁要哥伦比亚一座坟,不要美国一间牢”

波哥大晚上七点零五分,上车前,玛露哈回头看了一眼,确保没人跟踪她。她丈夫的妹妹贝阿特利丝从另一侧上门,与她坐在一起。20分钟后,距离玛露哈家不到两百米时,一辆黄色出租车和一辆奔驰堵住了他们的去路,六个男人从车上下来,其中一人隔着车窗朝玛露哈司机的脑袋开了一枪。“我们为您而来,女士。出来吧!”玛露哈被拽了出来,被命令坐上那辆黄色出租车。很明显,她被绑架了。

与玛露哈一样,弗朗西斯科等人也是这样被绑架的。只有迪安娜一行人是走进了圈套。埃斯科瓦尔安排手下们布置了一场骗局:冒充解放军指挥部成员,邀请迪安娜一行人采访民族解放军总司令马努埃尔·佩雷斯神甫,却将他们骗到一所用来囚禁被绑架者的房子里。

一时间,四起绑架案发生的消息很快借由电视、收音机传遍了整个哥伦比亚。此时,一封署名为“可被引渡者”的信寄到了《哥伦比亚报》日报主编胡安·戈麦斯·玛蒂内斯的手里,写着绑架案“是我们对近期政府安全机构在麦德林市恶意实施酷刑与绑架的答复”。

年轻的埃斯科瓦尔因为贩毒第一次入狱

“可被引渡者”其实就是埃斯科瓦尔。在当时,以埃斯科瓦尔为首的毒枭们都面临着一份可能到来的处决:被政府引渡到美国,因自己犯下的罪行而被处以极刑。1987年,毒贩卡洛斯·莱德尔就曾在被引渡到美国后被判了终身监禁外加一百三十年有期徒刑。

这一切都源自于胡里奥·塞萨尔·图尔巴伊签署的一项关于国民引渡的协议,这条协议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埃斯科瓦尔们的上空。埃斯科瓦尔甚至还说过一句名言:“宁要哥伦比亚一座坟,不要美国一间牢。”

博弈开始。埃斯科瓦尔及其手下通过与“高贵者”组织(注: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中处于高位的人所组成的组织)联系,促使后者向政府施压,还直接与总统塞萨尔·加维里亚通话,虽然以谈判失败结束。以总统为首的政府则“三面受敌”:埃斯科瓦尔的威胁、受害者们家人的恳求、民众及舆论带来的压力。而被绑架的人们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在狭小的屋子里被监视着,遭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

这个连环绑架事件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夜晚。1991年1月23日,玛丽娜被绑匪杀害。她的头部中了六颗子弹,尸体被抛弃在了波哥大北部的荒地。接着是迪安娜在绑匪与警察的交火中被绑匪枪击,失血过多而死。

这两起死亡促使政府在一周后颁布了303法令。这项法令规定,对于一个被判定有数项罪行的人来说,只承担其中最终的刑罚即可。同时,法令还确定了一系列从国外转回到哥伦比亚审理的案件的证据依据等条件。政府许诺给埃斯科瓦尔安排一座舒适的监狱,以换取人质的安全。马尔克斯称赞政府的这一行为是“智慧的胜利”。随即,“可被引渡者”发布宣告,将释放所有人质。

埃斯科瓦尔终于入狱了。在监狱高层、政府代表和他的家人面前,他交出了束在左腿脚踝上的手枪,把子弹一颗颗地扔在地上,说:“为了哥伦比亚的和平。”1993年12月2日,入狱后又越狱的埃斯科瓦尔被警方击毙,他所主导的恐怖时代也就此结束。

“他想知道一切”

1967年,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问世,随后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成了哥伦比亚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其勇于为社会事件发声的行为也扩大了他的影响力。甚至,在埃斯科瓦尔越狱后,哥伦比亚警方竟然在他的狱中搜出了马尔克斯出版过的所有作品,令人惊叹。这令人联想到马尔克斯对埃斯科瓦尔的一句评价:“在他的平静与自我中,拥有一些超越自然的东西。”

写作《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时,马尔克斯追求真实和细节的完美,正如他1981年接受文学杂志《巴黎评论》的采访时所说:“我一直以来都坚信我真正的专业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业里只有一个真理,那就是虚假会损害整个作品。

”据曾在马尔克斯写作这本书期间陪伴着他的助手卢赞吉拉·阿特阿加回忆,马尔克斯告诉了她所需要的报道细节。“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绑架案的主角都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但这远远不够。他需要知道对方有多冷,路上有多少红绿灯,绑匪打出了多少颗子弹。他想知道一切。”

马尔克斯还会经常与阿特阿加坐下来翻阅转录文件上的笔记,讨论细节问题。“细节不容许有任何怀疑的余地。如果有,那我们就会追究此事,直到确认一切无误为止。” 马尔克斯还会去关押过玛露哈等人的屋子,询问受害者之一贝阿特利丝关于绑匪给她的香水的详细信息。马尔克斯还想去被绑架时所乘坐的车,感受当时玛露哈在车里的处境:可以顺利呼吸,但是只能看到一点点车外的风景。但是很遗憾,阿特阿加花了两年时间都没找到这辆车。

写完这本书后,马尔克斯说:“《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比我最离奇的小说还要离奇。”他希望书中的一切都不要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