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和他的三里河马场】周培公和姚启圣 姚启圣千古之骂

2018-03-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浙江通志姚启圣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绍兴马山姚家埭人.少任侠自喜,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到军

浙江通志姚启圣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绍兴马山姚家埭人。少任侠自喜,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到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时,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郊外行途中,遇两兵卒劫掠女子,先以好言相劝,继而夺刀杀死兵卒,护送女子还家。顺治十六年(1659),籍隶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十三年,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康亲王杰书幕下效力。委署诸暨知县。十四年,亲王荐启圣,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十五年十月,随康亲王军合战耿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为福建布政使。

率兵讨郑锦(郑成功子)。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郑锦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仪屡著战功。其瞻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万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次年,因功授一品衔。十八年,刘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犯长泰。启圣偕赍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启圣同乡)协力追歼,大败郑军;先后招降郑军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十九年二月,与赍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十九寨;另派将令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郑锦退保澎湖,复所陷郡县。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以骑都尉世袭,加一等骑尉。

康熙统一台湾时,上平海十疏,尽言调兵用兵之谋划。还福州后病痘并发而死。

《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和历史中的他显然有着出入,不过更欣赏小说中的姚启圣。康熙想攻打台湾,他去蒙古,并想再次启用周培公,而自知命不久矣的周培公为他举荐一人,便是姚启圣。这里的姚启圣颇具传奇色彩:顺治年间,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屡次遭贬,正如索额图所说,别人做官是越做越大,而姚启圣那,却是越做越小。顺治更是搬下一道圣旨,永不录用姚启圣。姚启圣只得守在他的三里河马场作个养马官,颇有点儿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味道。

   受到康熙的录用,不知是福还是祸,早先有着周培公的前车之鉴。周培公起先是受康熙恩师伍次友的推荐,(伍次友在历史上并未存在过,而是二月河在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不过他并未将那封推荐信交给明珠,而是在它背面替别人写下了一纸状词。后来出于偶然,康熙录用他攻打三藩,可以说,周培公在攻打三藩时功不可没,可是,最后,明珠索额图等人却在康熙面前说担心周培公会成为第二个吴三桂,而此时康熙也似乎害怕周培公功高盖主,所以把他放到了康熙的故乡,虽然他绘制了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地图,但是这终究改变不了他的悲剧命运,最终周培公郁郁而终。

可以说,姚启圣似乎比周培公要幸运的多。他在三里河马场虽然只是个养马官,倒也清闲自在,康熙让自己身边的李德全去请姚启圣,而李德全不认识姚启圣,并且用鞭子打了他,后来,姚启圣把李德全带到了三里河马场,并且“回敬”了李德全,这是他的出场。虽然李德全觉得姚启圣不认识他,所以不知道他是皇帝身边的人,可康熙知道,姚启圣很清楚李德全是康熙派去找他的。康熙很清楚姚启圣看似糊涂,其实一点儿也不糊涂,他在骨子里尊崇的是孔孟之道,所以瞧不起满州人。

 姚启圣的幸运不仅仅在于康熙通过周培公已经认识到自己不能再错失良才,还在于他的可进可退,所谓进可攻退可守。他还有他的三里河马场,在康熙决定牺牲他的利益的时候,他回到了三里河马场,对于他而言,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原位,而这个结果也并不坏,他又可以落得清闲自在了。

 

  施琅,人称“海霹雳”。姚启圣和施琅既是师生又是敌手,当年姚启圣将施琅逐出师门,谁想到施琅后来竟成了大陆的最强劲的对手。由于明珠被俘中采用离间计,使得郑经对施琅彻底的不信任,并杀害施琅全家,施琅最终投靠清政府。

  而姚启圣与施琅的关系也是十分紧张,在个人情感上,施琅恨姚启圣害他全家,在攻台政策上,姚启圣与施琅又各执一词。他们各自给康熙写信,分别说了自己的理由,但是最终以姚启圣失败而告终,姚启圣开始丁忧。丁忧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份退路,他与施琅的几次交锋基本上都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丁忧也就成了家常便饭。虽然李光地希望能够从中调和,但是这种调和的作用似乎不大,毕竟主帅只能有一个,而施琅是善于海战的,姚启圣不得不拿起自己的行李回乡丁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