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地图 杀神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人
战国时期,秦国在不断的攻伐中,借口上党郡的归属问题,开始了和赵国的正面较量。经外交的恐吓和恫吓无效后,展开了一场惨烈的终极大PK,史称“长平之战”。
尽管战争的结局和影响已经被人熟知,但我们还是不妨来仔细了解了解战争的经过。
战争爆发于上党地区,今山西省长治一带,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和河南交汇处。这里地处太行山之地,易守难攻,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秦国东出的咽喉之地,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
上党郡,在三家分晋以后就是韩国的国土。秦国以武安君白起作为主将,与韩国连续激战了三年之久,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损失惨重。最终,秦军夺取了韩国的十余座城池,在付出极其巨大的代价后,终于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彻底将其孤立,成为了一座孤城,或者也能叫“飞地”。
公元前262年,眼见转败为胜再也无望的韩王,答应向秦国求和,同意将上党郡全部城池尽数割让给秦国,换取秦国的退兵。
可是,偏就有不屌秦国的犟种,当时的上党太守冯亭,坚持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坚决不同意按照韩王的命令,向秦国交割上党郡,而是擅自去向隔壁的赵国求救,主动提出愿意把上党郡尽数划归给赵国。
当时的赵国,国力已经衰弱,之前压根不敢惦记这块肥缺。突然之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白得上党郡的十几座城池,自然没有意见,屁颠屁颠而的就来接收了。
这下,秦国人不干了。你想啊,秦人整整进行了三年的战争,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来攻取,到了摘桃子时,赵国人过来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于是,秦国开始向赵国施压,赶紧把“桃子”还给我,那本来就应该是我的。赵国人刚逮了便宜,岂能轻易让步,于是,坚决不干,说啥都不给。事实上,在长平之战的前几年里,赵国和秦国已经干过几仗,可惜次次都惹不起秦人。
但是,赵国人始终没有认清两国之间的差距,加之有了上党郡,估摸着自己现在有资格和实力与秦国掰手腕了。于是,战争一触即发,双方都大举陈兵。
当时,赵国最牛逼的将领当属老将廉颇,并不是说老头儿之前百战百胜,而是,赵国国内已经青黄不接,比如说之前的名将赵奢,已经挂了,只是论资排辈排到廉颇了。
公元前261年,几十万的赵军在廉颇的率领下接管上党郡并且开始驻守。秦国人很快就过来了,说打就打!
最开始指挥秦军的将领,并不是名将白起,而是王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本来还看好廉颇的诸侯各国,很快傻眼了。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王龁就从廉颇手中全部夺下了上党郡的绝大部分城池。仅此来看,廉颇恐怕也谈不上什么名将吧。
赵军被秦军从上党赶出来后,一路败退到了长平,开始驻扎防守。秦国人心说,脸都撕破了,那就继续打呗,于是一路追随也跟了过来,廉颇无奈,只得“坚守不战”。后世多提及,廉颇是凭险防守,伺机反攻。其实真实的情况,廉颇不是不战,而是不敢战,因为战斗力实在不在一个级别,一出去就死,谁还敢出去。
就这样,廉颇硬是在长平拖了两年,反正就是坚守不出,我躲在营垒中,你也杀不进来。赵国活活就被拖垮了,国库都空了。再这么耗下去,不但前线的赵军会被活活饿死,连整个赵国也得玩儿完。
赵王忍不住了,一再要求廉颇出击,你再不出击,我就被你耗死了。没办法,赵国开始考虑更换主将。当时,赵括成为了第一候选人,他也并不是毛头小子,更不是纸上谈兵,因为他曾经作为老爹赵奢的参谋人员,参与过阏与、麦丘等战争。单就对秦军的作战经验而言,赵括应该比廉颇作战经验丰富。
最终,新官上任的赵括,为了尽速结束战争,主动出击秦国人。结果,被秦军在谷地中围困了46天之久,赵括本人也力战而死。如果单从军人的气节、精神和操守等方面来讲,个人认为,赵括还是可圈可点的,并没有谣传的那么不堪,那么的讽刺。
在失去主将后,残余的赵军才不得以向秦军投降。赵国在长平战场投入的兵力,大致达到了45万人左右,几乎已经是赵国的倾国之力。在战国时代,国力集中体现在疆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而人口数量是第一位的。
如果能把他们全歼于长平战场,那么赵国将彻底被打残,再也不会有机会和秦国叫板了。为了此终极目的,白起最终下令,除了极个别未成年人外,其余战俘全部坑杀,白起也获得了“杀神”的称号。
直到现在,山西的长平古战场,经常还会出现累累白骨。
至此,赵国彻底歇菜了,完全退出了和秦国的争夺。秦国的一统大业,变得越来越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