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沙的养生秘诀 文怀沙养生秘诀:难忘郭沫若的乐观
文老,喜欢喝茶,不喜欢喝酒,不喜欢吃药。他喜欢说,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所谓假病就是不关乎生死的病。药物解决不了生死瀑流大因果。如禅宗所言,我未生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文老人为,孟子的"食色性也"说得很究竟,对于世间忙碌的人们,于己身之养护,于族群之繁衍,就是生命大事。了知了生死大事因缘,养生就是容易多了。
文老是楚辞专家,注楚辞,集屈原,是他的专长,可是,他最爱陶渊明。中国古代诗歌,他喜欢瑰丽的锦绣词句,他喜欢陶渊明的清淡旷远。他喜欢龚自珍对陶渊明的评价:莫信陶潜竞平淡,二分粱甫一分骚。陶渊明的诗歌可以读到《粱甫吟》和《离骚》的精神内涵。
文老客厅里,有一幅很有名的对联"非陌非阡,不衫不履"。文老对这幅对联,很是喜爱,因为,"非陌非阡,不衫不履"正是文老自身人格魅力的写照。
"非陌非阡"出自《南齐书·张融传》。关于这句话的出处,还有一个小的插曲。曾经有一个人向文老请教"莫名其妙"的出处,文老"瞠目不知所对",因而发觉自身的学识还不够渊博,还有如此多的疏漏。为此,文老去请教著名学者钱钟书,钱钟书回了封书信给他:"我一看瞠目不知所对,只得学张铁生,只交白卷"。
文老年轻时就认识钱钟书,对其的学识修为极为佩服,因此当下便自认为"张铁生"了。后来,钱钟书又送文老一句话,正是"非陌非阡非道路,亦狂亦侠亦温文"。即称赞文老搞学问另辟奇径,让人捉摸不透;但是对朋友又两肋插刀,侠骨柔肠。
文老对钱钟书的这句赠诗很是欢喜,正好聂绀弩先生也极喜欢钱老的这个说法,但对其后半句不太认同,认为其流氓气过重,不够斯文。因此便另寻了另一句诗来配,"不衫不履不头巾"。这句诗出自唐人小说,也是一个典故。
聂绀弩先生用这句诗来表示对文老个人风格的肯定。后来欧阳中石也看到了这个对子,觉得下头三个字可以取消,就"不衫不履"。最后,欧阳中石将这个对子写成送给文老时,就变成了"非陌非阡,不衫不履"。
文老是个诙谐而大胆的人,他认为《易经》里的一段话,放在今天不合时宜,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老觉得说得通,但后一句应改作"地势坤,淑女以厚德载物",他认为,中国古代对于女性和母性的尊重和褒扬,大大不够,所以,文老标榜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他还认为,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说得巧妙,能够表达他的诉求。一阴一阳之谓道也。阴阳调顺,才能养生延年。
文怀沙养生秘诀:难忘郭沫若的乐观
文怀沙说最初认识郭沫若是在1927年,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广东到处笼罩在白色恐怖中,郭沫若当时还是一身黄埔军校的戎装,由于在日本学医患上伤寒影响体质,最后不能从医只能从政。之后郭沫若为躲避白色恐怖辗转从上海到了日本,一住就是十年,也是那个时期,郭沫若常常在东方杂志上投稿挣钱糊口。文怀沙也是那时看了郭沫若文章,开始给郭沫若写信。
"因为我的字苍老有劲,郭沫若一直以为我是晚清年代的人,所以一直以文公相称,而我也一直没有透露真实年龄。记得当时郭沫若在用马克思历史学研究中国社会,而我写了一篇有关古代刀币的文童,郭老看了很是欣赏。"文怀沙说,"一开始只是神交,真正见到郭沫若是在1937年,郭沫若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三厅当厅长,当时第一次见面,郭沫若大吃一惊,他发现我原来不是老头子。
"1943年文怀沙从三战区到重庆附近的国立女子师范大学教书,而郭沫若则在新成立的文化运动委员会当主任,两人交往更密。
说到乐观,文老称自己是受到郭沫若先生影响。文老回忆,建国后,厦门大学要纪念鲁迅先生,因民国期间鲁迅先生曾在厦门大学任教,所以,夏大欲建纪念馆请郭老撰写纪念文章,但是郭老正在病中,郭老秘书跟夏大来人称等待郭老病愈再写。不想,被郭老得知后,立即从病榻上爬起,对身边的文怀沙和秘书说:"鲁迅先生批评了我一辈子,我要赞美他一辈子!"说罢,挥挥洒洒为鲁迅先生写就了一篇纪念文章。
郭老的乐观主义,身体力行,给了文怀沙很多启发,当然,郭老是他的良师益友,他称自己的甲骨文就是跟随郭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