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西潮 读书笔记 蒋梦麟与《西潮》
十多天前,云南诗人潘上九发来数十首诗,要我从中评出一二等奖。打开这些诗,有现代诗、律诗和词,这些诗是云南师大附中学生们为纪念西南联大八十周年而撰写的,诗歌追溯了八十年前那段往事,写得慷慨激昂。我也是附中学生,读这些学弟的诗,多少有些亲切。
过了几天,原云南省文史馆副馆长、诗人苏建华嘱我参加一个纪念西南联大的书法展,于是我开始准备,先是找来冯友兰写的西南联大校歌,这是一首满江红词,写得苍凉沉郁,极富号召,我用中楷抄录了数遍,但总觉意味不尽,于是自己写了一首七绝:
西南联大八十年礼谒
八千里路云和月,
十万跬行徙与迁。
抗战入滇千古事,
联大星纛*照九天。
*星纛:是西南联大西迁之主旨,聚则旗帜,散则星辰,1938 年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而为一,西迁云南成立西南联大。
苏先生大概觉得这诗诗味不足,他另撰一首供我作书法创作之用,这诗大气磅礡,慷慨激昂:
西南联大题赞
敌寇侵凌国脉悬,
存生隐忍几流迁。
江山不幸英才幸,
剑气书光耀史篇。
这首诗我写了十多遍,最后用八尺宣写成。遑论可不可以参展,但以一个"联大附中"学子的身份,参与了一台事件,了解了一段往事,得了一些体悟,总是值得的。
思维和行动都沉溺于西南联大的气氛中有些不能自拔的时候,网购了蒋梦麟的《西潮》,阅读这本书,方知道是这位北大校长当年曾向蒋委员长建议,西南联大西迁昆明,得到老蒋的恩准。之后他组织着3000 人的师生在昆明和蒙自,冒着日寇的轰炸,物价的飞涨开展了艰难的教学,为中国的抗战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捧上这本书,我又更深地沉入了西南联大这段历史中。
台风"云雀"正在沿海登陆,热带风暴也肆虐着昆明。这黑云的翻滚下,在暴雨的倾泻下我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
边城昆明:炸弹像冰雹一样从天空掉下,在我们周围爆炸......昆明是滇缅公路的终点,俯瞰着平静的昆明湖,城中到处是敌机轰炸后的垣残壁,很像庞贝古城的遗迹。
前言里写道,这本书大部分在昆明完成的,"我们且把近代历史暂时搁在一边,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看看能否从历史中找出一点教训。"
这本书被称为"一个人身上的中国近代史",它从1842年写起,到 1941年止,10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囊括其中。蒋先生以独特的视觉和教育家的厚学,从儒学、道学入手,纵贯中西来剖析近代中国,叙述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在一次次痛苦的挣扎之下,艰难前行的岁月。
在"满清末年"这部分,他描写了他的出生地江苏余姚的乡村生活,包括乡村的伦理、习俗、礼仪、宗教、迷信、科举考试,同时他也不无悲愤地写道:"短短九年之内,中国已经相继丧失了三个承认中国宗主权的外围国,最先是越南、继之是缅甸,现在又丢高丽。
"他也写道: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历史教训使一切在公私事业上遭受挫折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他强调他主张直接向西方学习,日本战胜帝俄就是榜样。
在留美时期这部分,他在扉页上就直言道:"对于欧美的东西,我总喜欢用中国的尺度来衡量。这就是已知到未知的办法。"就是怀着报国的决心,他剪了辫子,踏上轮船,负笈西行,他和胡适都成了杜威的弟子,也成了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在美国期间,他始终关注着中国的一切,他记录了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背景和过程,对日本的"亲善"提出了质疑。
在民国初年部分,卷首语就写道:"播在年轻人心中的新思想的种子,迟早会发芽茁长的。"这一章他写了军阀割据、知识分子的觉醒、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他精辟地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思想界,自由风气非常浓厚,无论是研究社会问题或社会原理,总使惯于思索的人们难于安枕,使感情奔放的人们趋向行动。"各种主义都在中国活跃一时,包括共产主义。
在国家统一部分,他写了宪政的试验,他介绍美国的宪法是美国人民信仰的具体表现,而且是根据人民的生活发展而来的。他还记录了孙中山弥留之际他在孙先生身边的情况,以及西安事变的史实。
在中国生活面面观部分,他介绍了导致满清政府失败的陋规制度,对当时的贪腐进行了分析和抨击,这一部分,他意外地写了"迷人的北京",简直是一篇至上的美文。我很诧异,这样的美文在教科书里怎么会读不到。他还用同样的笔调,写了上海、杭州和南京。
在抗战时期这一部分,作者写道:"当我站在那个亭子里眺望着笼罩在烟雾里的汉城小山时,我不禁神弛于唐朝的辉煌时代,当时的中国文化有如丽日中天,光芒四射,远及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地,成了一个远东文化圈.
..... 十九世纪,日本在中国唐朝的文化基础上吸收了西洋文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文化,终于吞并了朝鲜,而且食髓知味,正预备鲸吞她的恩师。但是日本倒也给了中国一个教训:如何在古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富强的新中国。"
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部分,他分析了中国与日本之敌我之短长,介绍了中国文化道德观,比较的中西文化对现实的影响。这一部分,作者对中国文化作了收束总结:
"你最好乐天知命。
秋天的明月、六月的微风、春天的花朵、冬天的白雪,一切等待你去欣赏,不论你是贫是富。"
这本书好读,作者像一个谦和智慧的使者,用朴素的文字,用个人经历和体验,慢慢地说着100 年的往事,没有摆着大学者的态度,他轻轻钩沉着历史,让人明白道理、掌握知识,知道中国如何走向新的天地。
这10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蒋先生笔下,似"治大国如烹小鲜般"把旧中国在剧变中的故实演绎成小小的家常,没有史书的八股味。诚如蒋先生所说:这本书"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
蒋梦麟用英文写的这本书,后来又亲手将此书译成中文,文笔优美,像读一篇大散文。在台湾出版时,台湾青年几乎人手一册,被奉为"人生教科书"。
在书中他大量讲述着西南联大的故事,描绘着我的家乡昆明,让人倍感亲切
蒋先生是个大人物,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北大任职最长的校长,但不知为什么他的名气远没有蔡元培的大。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工作是他安排的,月薪十七元。
读完这本书,看看现在的中国,蒋先生的西潮,已经以马克思主义为力量,摧枯拉朽地完成了新中国的历史画卷,正在复兴的路上奔跑。蒋先生如果活着,他该好好欣赏新中国的四季,乐天知命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