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冯友兰 “境界与文化”暨张世英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6年5月20日,“境界与文化”暨张世英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张世英先生本人与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机构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张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研究,毕业后曾任教南开大学、湖北大学,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六十多年以来张先生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国哲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95岁高龄仍笔耕不辍、著书传道。
在此次会议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世英文集·十卷本》也首次与读者见面。这套书涵盖60多年来张先生关于哲学基础理论、西方古代与现当代哲学、中西方哲学比较、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完整地呈现了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道路。
文集不但收录了张世英先生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著作,包括《黑格尔的哲学》《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和《自我实现的历程——觧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论黑格尔的逻辑学》《黑格尔<小逻辑>绎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哲学导论》《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等著作,而且还收录了《北窗呓语——张世英随笔》、《张世英回忆录》两书和其他散文、随笔69篇以及诗27首。
这些散文随笔大都与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有关,许多材料是首次结集出版。
在会上,张世英先生也借着此套书回顾了自己的学术道路,提出“哲学是境界之学”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这也是中国哲学和文化未来的应有之义。张先生希望大家认识到世界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彼此寄存又融通为一。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面向现实而超越现实。具体来说,就是要弘扬意象说的美学思想,也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自由特点与个性张扬,从而促使中国文化走向自由和万有相通的境界。张世英先生近年来提出的“新万物一体说”是吸收融贯了中西思想资源而形成的有系统的哲学学说,在美学基本理论层面也有新颖而深刻的见解。
除了美学理论一般涉及的美和艺术的概念、美与真善的关系,还从整体的哲学视角探讨了审美与语言、历史、文化、信仰的关联。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德生、陈启伟、叶朗,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立文,清华大学教授陈来,以及来自清华、复旦、社科院哲学所、湖北大学等的多位学者分别做了发言。
林建华校长发言指出:哲学一直是北大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北大的哲学系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摇篮,在世界哲学领域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曾经有一大批的大师级学者在这里学习工作,张世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是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二是要对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发展有所贡献,三是要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辟改革路线起到引领的作用。希望有更多像张先生这样的学者在引领中国发展新的思想上有所创建。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认为,张先生的治学精神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第一点体现为对人生神圣价值的追求。讨论“美感的神圣性”的意义,就在于赋予人世以神圣性。基督教的美指向上帝,我们的美指向人生。美除了应讲究感性形象和形式之外,还具有更深层的内蕴。
这内蕴的根本是在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中,感受人生的最高意义和高远的精神追求。第二点是体现了一流大学的气象。一流大学要有诸如冯友兰、张世英这样的大师,也要有学派。
所谓学派,一要有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二要形成独特的治学风格;三要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四要有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一个在历史上发生过积极影响的有生命力的学派,总是在不同程度上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陈来教授对张世英先生的九五寿辰表示祝贺,他表示:像张先生这样的哲学家,只有深厚的学养是不够的,更要有在平淡的学者生活中积淀起来的历久弥新的哲学精神。他认为张先生的哲学虽然是中西贯通的,但里面充满了中国精神。近二十年来张先生哲学体系建构的核心概念都与中国哲学具有密切联系,是充满中国元素的哲学创制。他的“境界说”,特别是“无神论的宗教境界”,与冯友兰先生所讲的天地境界是一致的。
赵敦华教授在谈话中着重强调了张世英先生的黑格尔研究对当代中国西方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海外研究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人做的西方哲学研究能得到西方学者的认可,突破了文化先天的差异与隔阂,是非常大的成就,具有榜样力量。
在张世英先生看来,审美境界的发展阶段是从“无我”到“有我”再到“忘我”。自我意识在其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国古代的“无我之境”并不能直接成为当今的美学资源,就是因为它限于社会文化环境而没有发展出明确的自我意识。今天的哲学美学则要探索一种既有自我意识而又不僵化割裂的“新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样的视阈下,与会嘉宾对中国哲学美学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中央哲学社会科学的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们历史上最为广泛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创造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护的空间。
张世英先生的学术追求、思想创造、创新意识也为人文社会与科学的繁荣提供着借鉴与动力。本次会议延续张先生“新天人合一”的路径,探讨了人生境界在提升民族文化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真善美统一的可能性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