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愿法师在哪里寺院 大愿法师: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七(一)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吉祥如意!今天又见面了。
了解佛陀才不致盲目崇拜
我们前集说到朋友有两好两坏,说是这样说,佛陀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这样开示,希望我们能做到,人人都能依佛陀所开示的教义,包括他所说奉行朋友的关系,大家能依教奉行,那么就处处安稳无患,生活的很自然、很快乐。说到这里我真正从内心来感恩佛陀,他这种智慧,他做任何事情,都相当有次第和圆满,值得我们恭敬。
有时候回想以前初入佛门,只是感觉佛法很好,但是别人叫我拜佛,我拜不下去,坦白说真的拜不下去,怎么拜不下去呢?我自己问自己,我是在拜什么?叫我拜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头一次去皈依时,二十几年前去皈依时,别人叫我拜,内心拜得没有滋味,为什么我要拜?拜他做什么?那时还不了解佛陀的伟大,不了解佛陀的智慧,只知道要拜哦,就拜呀!
你要顶礼就顶礼,啊!其实顶礼什么意思,心里根本不了解,也就拜不下去。那么以现在来说,虽然经过二十几年,我仍不敢说对佛法很了解,但每当我听到佛陀也好,看到出家人也好,看到一部经也好,看到寺院也好,看到修行也好,只要跟佛教有关系,我就联想到佛陀,感恩佛陀他伟大的精神,圆满智慧的教义,从内心上拜下去。
简单说一句世俗话,看到佛像庄严,想到佛陀圆满的教义,两只脚就软下去了,你就拜下去了,虽然我是很‘铁齿’的人,但是我被佛陀的智慧和圆满的教义,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如此次第究竟,对人间有帮助,对我们现在有所帮助,这种伟大智慧的精神,被他吸引住,我们才发现到佛陀伟大,追思佛陀的伟大。
我们若不了解佛陀的伟大而去追思很难,我们看在家居士的戒学和律学,他所说的非常朴实,非常的实在,能让我们在生活当中马上能使用到,能让我们活在这世界,减少很多烦恼和痛苦,我们自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那么我们周围的人就减少烦恼痛苦。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理论知道很多,但是遇到事情之后,难免因事情太多了,消耗不掉,而影响我们的情绪,这是事实。我们的情绪会影响周围的人,不只是周围的人而已,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所以真正要给社会和平,必须先依佛陀教义来奉行,征服自己内在贪嗔痴。所以佛陀说得很圆满,包括朋友的关系,也给我们介绍得这么好,安排这么好,什么朋友可以交,什么朋友不可以交,他也说这么清楚。
资方应以五事对待员工
现在我们继续说佛陀开示老板如何待员工的关系,也就是主人要怎样对待员工,员工过去在印度叫做主众,主人和他的长工,但是现在我们生活水准提高了,所以老板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也随著社会潮流趋势在转变。记得以前,在我小时候,要去学一门功夫(技艺),若没经过(有头有脸)的人介绍,是不可能学到好功夫的,何况要学机械方面的技术,更是不可能,但是我很幸运,自己的亲族刚好有学这方面技术的亲戚,若无,要去还真难!
以前是老板挑员工,现在慢慢变成员工挑老板,时间在变呀!
说不定以后老板还得自兼员工!其实我们不要分老板和员工,因为老板和员工有因缘关系,才能做老板,才能做他的工人,老板若没有员工也不会赚钱,也没有办法呀!工人等于帮忙老板赚钱,那么老板他有个环境让工人赚钱,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单一的东西,单一的东西很难成就一项事情,所以佛陀对老板和工人之间,如何相处开示的很清楚。
佛陀开示说,为主人者,做人老板的人,必须以五事来对待我们工人。
第一、依其所能,课以工作:
也就是当老板的人,一定要观察这个员工,到底他的能力在哪里?包括他的体能、智慧,他的兴趣是什么?按照他的能力来分配工作,不要勉强他没办法做的,或勉强他做能力不及的事,若是这样,做老板者他会挂碍,唯恐这件事情叫他做,他做不好,那对老板会有损失,工人心里压力也很大,因为他没有能力,你派他去做这件事,他会做得很痛苦,这我有亲身体会到。
甚至在精神当中,无法安住,无法放松做事情,做的不会快乐轻松,容易闹情绪,影响整个团体组织,这是事实的,所以佛陀很明智,知道老板了解这员工什么能力,安排什么工作,不要勉强他去做,对老板和员工两者都有周全顾虑。
第二、让他有衣服、衣食:
做老板一定要考虑到工人的吃、穿,他若穿不暖、吃不饱,就无法对工作尽力,所以主人应该要照顾员工,照顾他什么呢?照顾他够吃、穿,甚至提供他住。当初佛陀是说吃、穿,因为当时印度长工住在老板家、主人家,所以有得住。
工人若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没有得住,做事情就不能安心。但是现在人很奇怪,奇怪什么呢?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他的内心仍无法知足,缺乏惜缘、惜福、感恩的观念,永远在不知足当中追求,一直追求物质,追求过度需求,缺少对自己内心净化,只追求物质享受,有得吃、住、穿,还感到不足。
我来说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天,在我们慈莲寺有很多工人在做工作,那是以前在开发时,有一对夫妇来做粗工。比较粗重比较艰苦的事,也有做水泥工的师傅来做工,粗工夫妇一天所赚的钱,先生差不多壹仟壹,太太差不多八百。
现在价钱我不知道,那么壹仟壹,八佰,夫妇共同出去赚。差不多二仟元,而水泥工夫妇赚三仟多元,多别人将近一倍,但却听到水泥工夫妇埋怨做这个艰苦,赚不了什么钱,夫妇出门一天才赚三千多元而已。我听到之后就去问做粗工的夫妇,我问说你们一天赚多少?他们说夫妇差不多二千元左右,我说这样够花费吗?他们说:有得赚就好了,比以前好太多了,我们夫妇现在每天都有工作做,我们的生活就很知足了。
所以当下我发现一件事,人的物质享受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有人在工厂当守卫赚一万多块,养两个小孩供他们读书,家庭理得很好;有的人一个月赚好几十万也不知足呀!所以人无法知足,在物质方面无法知足,他永远都是痛苦的。
人生短短几十年,应在个人岗位积极去做,不可以懈怠,因为时间过去不能回来了,像我这只手拿起,时间要它回来是没有机会了,我们了解后,我们一定要积极,像我们一辆车,赶快去使用,也像我们买个东西,这东西就是要使用,不是让我们在那里看,久也会坏呀!
这个肉体没有好好运用也会坏呀!我们好好运用,可以利己,也可以利人,利益别人其实是利益自己,所以不管你做任何事情,只要在自己岗位做好,就是利益别人,也就是利益自己,说回来也就是布施呀!
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我们若能知足,就能安稳自在,若无法知足,永远都没有办法,因为我们不能比上,也不能比下,应该比自己,因为各人过去自己所做的行为不一样,感招这一世就不一样,不能说他的生活比我们好,我们就嗔恨怨恨、嫉妒。
就因为我们有这种怨恨、嫉妒的观念,才比别人差,说不定过去也是这个习性,流传到现在也是这习性。有这个习性,所以我们的贪、嗔、痴比别人更严重,福报比别人薄,难免我们的生活比别人还不好,所以不要比上也不要比下,不要跟别人比,只要比自己有没有尽力、尽职?有没有安份守己?每一天有没有内观,我们有内观比我们自己就可以,生活没有节制,享受都会过去,不管好坏都会过去,只要内心的精神充足、和平、快乐,这是最好,胜过物质,往往物质一大堆,可是对我们来说也没有用,譬如:身体不健康,情绪不好,很多东西你要怎样去享受呢?享受不下去呀!
所以现在我们,不论吃、穿、住都已经没有问题,我们应该要知足。
第三、病时应该要有足够的医药:
让员工生病时有治病的经济来源,简单说主人要有医药让工人治病。在我们这一项应该不用说,现在有农保、劳保、全民保险,最多去医院缴个挂号费,挂号费听说身体不健全的人还有优待,又再半价。所以我们活在这里,应该珍惜因缘,珍惜这份福报,起个感恩的心,所以在医药这方面应该没有问题。
第四、我们要按照固定时间选比较好的食品:
比较好的东西来按时送员工,也就是像过年过节时,印度当时经济不好啦!过年过节主人买个东西送工人,他就很高兴,他就很努力帮你工作。其实,都没有让什么人占便宜,因为文明社会才有建立金钱的制度,过去用金子啦、用东西做交换,钱是要来运用藉以达到互相信任。
钱的本身不能吃的,但是适当的运用金钱,却能让员工感觉这老板对我们很好,当然也有老板对员工很好,但是员工对老板不好,也有这样的,但这是少数,这是不懂惜缘、惜福、感恩、知足的人才这样。第五、按时休假:
也就是员工不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工作,应该要有固定休假的时间,因为体力有限,每天透支很多出去,身体的疲劳容易影响情绪,若是我们能让员工按时休假,那么员工有工作时间,也有休息时间。现在我们甚至星期六都不用做,年节包括法定假日都不用做,所以休假的时间很多了。
当时印度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可能不像现在的人,现在的人时间很多,但是看起来更忙碌,原理是怎么样呢?时间虽然很多,但都随意浪费,不会自己调整和计划,只好外面乱闯。
我曾经去美国,参观我们一些法师在美国的道场。美国人如果休假时间,一辆车开著去海边,虽然他们不会像我们盘腿打坐,但坐在那里养性、止静、内观,这种禅定我观察了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所以美国人好静的这点,其实值得我们学佛的人,值得我们跟他们学习。
他们好静,你跟美国人住在一起,不用怕叽叽喳喳的很大声。在很远的地方听到很大的声音,就是有我们人的地方,所以这是一个环境影响起来的。我们每天工作都很忙碌,一有时间我们静一下心,我感觉这种比什么还丰富,比什么还快乐,当然这是以我的看法,希望各位有兴趣培养看看。
向外跑交通又阻塞,又浪费油钱,又浪费时间,又怕车祸危险,回来累了,明天还要上班,有时间夫妻、子女静一静,要不然出去外面踏踏青,看一看,找一个好环境静一下心,这种感觉很好,这种休假很好,若不是,变成休假不是休假,工作时间八小时,休假时间却忙碌十二小时,这样怎么算休假呢?休假更忙,那这样哪是休假呢?所以我们可以自己调整,这是我跟各位建议。
印度以前生活和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准比起来,当然啦!差很多,但如果以现在来说,生活用品和医药等等应该足够,这种在现在我们当中,其实是无所挂虑的,无论生活物质,以及我们本身医药等等,吃、穿、住应该都不难,没房子的人他租房子也可以活得很自然,所以在我们这地方应该不难。除了老板对员工如此照顾五事,佛陀又开示工人应该对主人行五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