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权体重 【主播聊奥运】朱广权: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这两天很多朋友跟我说,感觉奥运会不像以前那么热了,关注度没有那么高了。好像还真是这样。是因为选择更多元化,大规模分散注意力武器越来越多了吗?比如各种娱乐节目、动辄票房过亿的电影、视频网站上的电视剧,公众号里的推送、手机上的小说和游戏,还有创新创业、投资融资等等,无一不具有极高的话题性。
但我想,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国人心态的变化。
从1932年刘长春只身一人参加奥运甚至路费都凑不够,到许海峰奥运第一金写入语文课本,积贫积弱的中国需要一个窗口展示自己,压抑许久的国人需要一个出口宣泄自己,对金牌和冠军的渴望充满着控制感需求、宣泄需求和成就需求。于是,女排比赛万人空巷,国球风采人心所向。我就记得小时候是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跳水、体操和乒乓奥运夺冠,那份激动和振奋是那么的真实。所以全民围观、金牌至上的奥运情结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而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姚明的中国高度、刘翔的中国速度,到北京奥运会的中国风度,奥运会已经不再是中国人证明自己的竞技场,而是展示自己的大舞台。金牌银牌不如品牌,这品牌,包括中国制造,也包括中国形象。所以,现在关注奥运会的人里,想金牌的人少了,享受体育乐趣的多了;看热闹的人少了,看门道的、真正的体育爱好者多了。去掉了喧嚣回归本质,这才是体育和奥运的应有之义。
其实也不光是中国人的心态在变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推崇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而我想说的是,比参与更重要的是——全民参与。要把精英体育模式转变为民间体育模式,还原体育的真实功能,那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应该花大气力建设完善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体育设施,花大气力在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社团体育健身上做文章,大力推进全民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要真的做到这一点,还怕没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出现吗。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金牌了呢?也不是。我反对说什么:“胜可喜败欣然”、“拼搏的过程比金牌更重要”等等,这样说,根本是还没有放下“金牌承载体育之外一切”的心结。我们不应该否认金牌对于竞技体育参与者本身的重要性,那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奖赏,但不该过分夸大一块金牌对人生道路、甚至国家民族的影响程度。
所以,对于奥运或体育,我们可能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看金牌是金牌(金牌高于一切),看金牌不是金牌(把得失看淡),看金牌还是金牌(无关得失,回归体育本质)。
这样看来,这届奥运不像北京的天气一样热,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