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品行 杨振宁的人品与邓稼先、钱学森没法比
对于邓稼先和杨振宁人们都很熟悉,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可是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邓稼先与杨振宁不仅是同学,还是老乡,更巧的是他们二人都选择了去美国留学。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要好,可以用至交来形容。但是在价值取向上,二人却有着天壤之别。在邓稼先病危之时,杨振宁还来看望了邓稼先,并且问了邓稼先一个问题,而邓稼先的回答感动了无数人。
晚年的邓稼先与杨振宁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邓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邓稼先的成就,也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而杨振宁则留在了美国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邓稼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国投身于科研事业,回国之后的邓稼先条件仍是十分艰苦,不仅如此,邓稼先还要做好自己工作的保密工作,甚至连妻子都不能告诉。之后邓稼先便接受了钱三强院士的邀请,开始参加核武器的研究工作,从此邓稼先便隐身了二十年,家里面的人也浑然不知邓稼先究竟去干嘛了。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常常是工作到天亮。
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然而,在1979年,幸运之神没有再眷顾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邓稼先在寻回未爆的核武器弹头时,身体受到了核辐射影响。
但是他依然坚持带病工作,1984年邓稼先参加了他最后的一次核试验。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然而在邓稼先病危住院期间,他的老友杨振宁来华看望了他,并且痛心的问他:“国家到底给了你多少奖金啊,值得你把命搭上”。邓稼先起初没有说话,只是对杨振宁伸出了两个手指,接着做出了解释:“二十块,原子弹十块,氢弹十块”。
这是事实,因为国家当时也没多少钱来奖励这些科研工作者,仅仅给出了二十块的奖励。邓稼先的这一回答让常年居住于美国的杨振宁顿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