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后代 陈炯明:煌煌生前事寂寂身后名

2019-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屹立在海丰县城北坡文天祥公园内的陈炯明雕像.一座寂寞的孤坟"师傅,去紫薇山."在惠州西湖东边,我拦住一辆的士."紫薇山?不知道."司机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就是陈炯明墓那里."但司机继续摇头.连续拦了两辆的士,司机都是如此反应.第三辆的士停下来,司机也不知道紫薇山,但终于知道陈炯明墓的所在,"哦,就在丰山加油站对面."陈炯明后代 陈炯明:煌煌生前事寂寂身后名丰山和紫薇山只隔着一条马路.丰山是西湖名山之一,山上矗立着高大的东江人

屹立在海丰县城北坡文天祥公园内的陈炯明雕像。

一座寂寞的孤坟

“师傅,去紫薇山。”在惠州西湖东边,我拦住一辆的士。

“紫薇山?不知道。”司机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

“就是陈炯明墓那里。”但司机继续摇头。连续拦了两辆的士,司机都是如此反应。第三辆的士停下来,司机也不知道紫薇山,但终于知道陈炯明墓的所在,“哦,就在丰山加油站对面。”

陈炯明后代 陈炯明:煌煌生前事寂寂身后名

丰山和紫薇山只隔着一条马路。丰山是西湖名山之一,山上矗立着高大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每年清明节都会有无数人前来祭拜。比起丰山,曾因山上广布紫薇树而得名的紫薇山如今毫不起眼,上面满是民居,根本看不出山的样子,难怪的士司机都不知道。

陈炯明后代 陈炯明:煌煌生前事寂寂身后名

陈炯明墓就在路边的山包上,刚刚修缮过,墓上新旧水泥截然分明。有人曾描述记忆中陈炯明墓的情景:“墓前是绿草如茵的大草坪,周种南洋大杉。一条石阶松径直通山下湖上埠头,那是一湾深而清澈的水域,连通鳄湖,若望远处归舟,湖风阵阵,给人幽旷空明的感觉。”

陈炯明后代 陈炯明:煌煌生前事寂寂身后名

“文革”期间,陈炯明墓遭受破坏,虽然钢筋水泥浇制的坚固的墓冢、墓碑亭只被敲掉了一些边角,但旁边的守墓室和其妻黄氏的墓却被荡平,长子陈定夏的墓碑也不知所终。据说红卫兵想炸陈炯明墓,被当时的生产队长阻止了:“万一炸墓飞出来的石块砸坏旁边的民房,谁来负责?”“觉悟不高”的生产队长保护了陈炯明墓。

据陈炯明的外孙女柯玲瑜称,“寂寞的紫薇山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路,建房,房屋像雨后春笋,一年比一年多,最终满布紫薇山,并侵占陈炯明墓地。”陈炯明墓被挤在民宅之中。

身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陈炯明墓的状况,不仅令陈家后人不满,作为中国参政党之一的中国致公党也看不下去了,因为陈炯明可是中国致公党的第一二届总理。在多次要求之下,三年前,惠州政府终于决定修缮,但中间受到许多阻碍。因拆迁问题而前来阻挠的当地村民说:“一个军阀的墓有什么好保护的?”甚至有人要求把陈炯明墓迁回他的老家海丰。

修缮后的陈炯明墓恢复了墓前广场,新建了一座两层小洋楼准备作为管理处和陈列室,但过去风景如画的墓区环境已面目全非。在广场前一座黄色小楼的遮挡下,已经无法望到陈炯明所喜爱的西湖水。

在如今陈炯明墓入口处的台阶边立着一块石碑,刻着陈炯明的百字简介,上面赫然有“1922年背叛孙中山,盘踞东江流域,至1925年被东征军击败”的字眼。90多年过去了,这位经历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援闽护法、回粤驱桂、援桂北伐等事件的民国功臣,担任过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内务部长、陆军部长的辛亥元勋,依然无法逃脱被唾骂的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斐然治绩被“背叛”两字一笔抹煞。

惠州,曾是陈炯明的“老巢”,但一直在这里陪伴着这个逝去了80年的孤魂的,就只有章炳麟亲笔题写的“陈竞存先生墓”六个古朴的篆书大字,还有墓左边那棵已经80岁的岭南酸枣树,以及墓冢前空空的小香炉上站着的那只徘徊不去的小鸟。

广东惠州,不久前才修缮完工的陈炯明墓

一段意气风发的青春

1878年1月13日,正是清光绪四年,惠州府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人陈曦庭考中秀才的捷报传到家中,他的儿子正好呱呱坠地,双喜临门让陈曦庭喜不自胜,于是给儿子取名“捷”,希望儿子未来捷报频传。但是,当还没有改名为“炯明”的陈捷三岁时,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从海丰县城到惠州市区有140公里,到白町村则只有七八公里。从县城沿着联安方向的水泥路前行,两边都是开阔的农田,农田后面是村子和远山,风光秀丽。过了渡头河桥,就是联安镇。再往前走,过了联安镇中心小学,就是白町村了。

9月3日,阳光明媚,陈治赠非常热心地用摩托车把我带到这里。在村前水塘边的小叶榕下,他指着面前的一座“三间过”平房告诉我,那就是陈炯明的故居,而屋后是当时的祠堂,陈炯明曾在那里接受启蒙教育。陈治赠是海丰活跃的陈炯明研究者及相关活动组织者,八年来四处访问老人,搜集民间记忆,耗费心血写作了长达百万字的陈炯明年谱和评传,并连续几年清明节组织几百名海丰人到紫薇山去祭拜陈炯明。

“这个村子一点都不起眼,看不出是风水宝地,想不到却出了个大人物。”陈治赠的声音里充满对这位海丰老乡的崇敬之情。不过,住在这座“三间过”平房里的大婶却只知道陈炯明的名字,而不清楚他是什么人。

“也难怪,陈炯明只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七年,又是历史上的负面人物。”陈治赠说,陈家祖辈经商,在香港和惠州之间往来贩运鸭蛋,比较富裕。1884年,陈炯明的祖父陈翰香在香港的蛋行亏本了,于是把房子卖掉(1925年3月,彭湃领导的农军以为这是陈炯明的房子,一把火将其烧掉。后来房主就地重建),搬到了海丰县城博约街的新房子去住—他不会想到,36年后,在这座新居的对面将耸立起一座三层洋楼,号称“都督府”。

陈炯明离开了度过童年的村庄。祖父按家族辈序为他取名“炯明”,把他送进不远的黄氏家塾读书。但是,这一年,祖父又去世了,家道陡然中落。顽童陈炯明从此却开始奋发自立,刻苦读书,变得成熟稳重。

1898年,广东人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维新变法,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其中包括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而这一年,陈炯明却继承父志,考取了秀才。20多年后,在中国政坛上,陈炯明和吴佩孚并称“南北两秀才”。

在20世纪最初的几年,已兴起救国之思的陈炯明与同窗友好、同科秀才马育航(大音乐家马思聪的父亲)开始共同集资试办小农场,共同入读海丰县速成师范学堂,经常讨论时事政治、研究兵学。1906年2月,他们在小农场与陈达生、钟景堂、陈演生、钟秀南等组织成立“正气社”。

1906年7月,陈炯明考入广东法政学堂,从海丰来到广州,省城的新思想让他受到极大触动。在这里,他读到了自己考中秀才那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并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各取一字,为自己取字“竞存”。

当时,这座学堂是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员朱执信就是同盟会员。陈炯明和朱执信、同学邹鲁“暗中往来甚密”。“朱执信屡屡提及有学生陈炯明者,品学兼优,并且热心国事”。当时已加入同盟会的莫纪彭回忆,陈炯明“双目炯炯有光,热情好客,与人辄能一见如故,坦诚相待”,他们认识后常常一起纵论时事,莫纪彭认为陈炯明那时已有强烈的革命思想。

陈炯明入读法政学堂第二年,就做了一件让他名声大震的义举:应惠州士绅之请,联合惠州留省同乡会400余人,领衔控告滥杀无辜的惠州知府陈召棠,并与之当庭对质,使陈召棠被当场撤职(但不久又转任潮州知府)。1908年2月,陈炯明寒假回乡,又和马育航召集正气社成员和海丰知识青年等30多人,在纪念文天祥的方饭亭宣誓缔盟。

如今在位于海丰县城的文天祥公园里,在八个海丰名人雕像中,陈炯明穿着长袍马褂挺直地站在高高的基座上,不禁让人回想起当年方饭亭的誓言。这座竖立不久的雕像,也许是中国惟一的陈炯明雕像。海丰学者叶良方告诉我,几年前这些名人雕像的名单出来后,陈炯明的名字曾经被时任海丰主要领导画掉,后来在一些当地学者的议论声中,才颇费周折由民间出资竖立。

在陈炯明的家乡,他的名字到今天依然十分敏感,而以彭湃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医院,以红色命名的街道、广场、陈列馆乃至娱乐场,占据了这座自称“红城”的小县城,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次东征期间陈炯明故居和都督府被大火焚烧时冲天的火光。

1908年7月,考中秀才十年后,正值而立之年的陈炯明作为最优等的毕业生,从广东法政学堂毕业。而就在这一两个月里,中国又发生了许多大事,十分热闹:全国掀起立宪请愿高潮,清廷被迫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出台《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这为陈炯明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契机。

那年10月,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相继病死,3岁的溥仪登基,成为中国末代皇帝。远在南方的陈炯明新的人生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