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俐中国新闻 人物 | 徐俐:在《中国新闻》的最后一个播出日
今天,是我在《中国新闻》的最后一个播出日。
从决定的那天起我就在想,最后一个播出日我会怎样?我会如何播?我会如何向观众说最后一声“谢谢收看”?我会有情绪波动么?也许不会,也许会吧。毕竟,我坐在《中国新闻》主播台上已经二十五年了。
领导不解:播得多好!为什么呢?
是我自己的一种选择。纵然是好,也可以选择结束呀!
当然会很舍不得。
有人说我与《中国新闻》彼此成就。1992年《中国新闻》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使命,通过卫星开始向全球播出。十月一日开播的那天,我坐在主播台上向全球观众说: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那是中国通过卫星进行对外电视传播的开始,神圣感不言而喻。
那时就叫“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叫《中国新闻》是后来的事,至于开场先说那句“全球新闻,中国播报”更是后来的事。
(九七香港回归夜的直播照片 )
那时杨伟光台长特别把我从湖南调到了北京。9月19日到达北京,十月一日开始向全球播出,我的人生因此迥然不同。
从一开始《中国新闻》就很特别,这个特别是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铸就的。节目的编辑理念,报道的角度和方式在当时的中国具有鲜明的先锋色彩,使得节目一出世就受到极大关注。人们也会把我在节目中的出现理解为节目的重要色彩之一,因为我有着鲜明的外表和独特的播报方式。
这就是所谓的彼此成就吧。没有《中国新闻》这个平台,就没有我的独特性;没有团队所有同仁富有个性的努力创造,就不会有《中国新闻》这个品牌的诞生。从诞生到现在,《中国新闻》不断丰富,不断拓展,团队成员不断增加,但节目仍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而受到观众认同,保持着高收视率,在央视及全国新闻类节目中独具特色。
我充满感情地赞美《中国新闻》,是因为今天我要与它告别,我人生二十五年来的所有获得也因为《中国新闻》,我对它充满了感激。我曾想,一直到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我仍在说着“全球新闻,中国播报”,仍旧铿锵有力,仍旧大气磅礴。也许,这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人生的确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三年前,我进入新闻访谈节目《今日关注》,因为节目内容的较大变化,我一直以尝试的心态在完成着节目。三年下来,尝试心态在逐渐淡去,今天,请允许我选择“制心一处”,跟《中国新闻》告别。
谢谢《中国新闻》团队的所有领导和同事们,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共同拥有;谢谢因为《中国新闻》认识我,认同我,直至喜爱我的观众朋友们,谢谢你们的一路陪伴!请你们继续留意《今日关注》,我在那里等着你们!
最后,特别感谢依梦姑娘,作为我的观众,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忠诚地守候在镜头前,一路陪伴。这些照片大部分是她收集整理。真诚地感谢你,依梦!
再见!
我的语言节奏在加快,实际上最早只是在向正常的说话速度靠拢;我还配合语气的处理,按照生活中说话的特点,自然加大了对一些重音的强调。光这两个方面,就已经与众不同了。关键问题是,我这样处理之后,非常贴合新闻内容,从现场声过渡到我的声音,衔接非常自然,我和内容融为了一体。
在我的播报当中,其实最不可忽视的还是语气的转变,即我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播报。是念稿人,是对新闻有理解的传达者,还是掌控新闻的主播?有什么样的心理依据就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语气。依据至关重要。
就生活环境而言,海外观众当然习惯新闻主播,习惯有个性的新闻主播,因此他们才反感我们的千篇一律。这个思路的厘清,使我意识到,徐俐对新闻怎么理解就怎么处理吧,徐俐是新闻主播。于是,就出现了后来人们形容的磅礴大气、驾驭感强、生气勃勃,又不乏个人情感投入的所谓徐俐的播报风格。
这种风格产生的影响和争议是我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