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的妻子子女今何在?】刘志丹家庭资料

2017-10-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刘志丹的妻子子女今何在(图)?在中国的大西北,很多人都记得这样的一首歌谣:"骑白马,挎长枪,山哥哥吃上了公家的粮--革命的有心回家

核心内容:刘志丹的妻子子女今何在(图)?在中国的大西北,很多人都记得这样的一首歌谣:“骑白马,挎长枪,山哥哥吃上了公家的粮……革命的有心回家看姑娘,就是没有顾得上……”这首民歌的诞生,据说和刘志丹领导的当地农民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刘志丹也占去了相当的篇幅,这些,都足以见证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共产党人短暂然而辉煌的一生。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5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现属柳林县,)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2岁。

刘志丹比发妻同桂荣只大两岁,是家中长孙,1920年,刘志丹已长大成人,祖父有意为他定下一门亲事,老人相中了同家聪明伶俐的四丫头。虽然是父母之命,但婚后双方感情甚笃。同桂荣的名字,就是刘志丹从自己的本名“刘景桂”中借了一个“桂”字,取给她的。

当时还在榆林中学读书的刘志丹,已经参加了进步组织,每放假回家,他就教同桂荣识字,还把外面的见闻和自己的革命思想讲给同桂荣听。同桂荣非常支持丈夫,还从娘家借来钱,送刘志丹到黄埔军校读书。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刘志丹回到陕北秘密组织当地革命斗争,同桂荣自动承担起站岗放哨、传送文件、保存销毁资料的任务。作为革命者的家属,除了为在外斗争的丈夫担心,同桂荣自己的生活也屡遭磨难。

1934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对陕北进行大规模“围剿”,穷凶极恶的敌人掘地三尺也要抓住刘志丹的家人,全家老小十多口分散逃入深山老林。春寒料峭,同桂荣带着4岁的女儿力贞躲在大渠沟的山水洞里,8天8夜不见天日,饿了,她用雨水和炒面喂女儿,自己仅靠山石中的流水过活。

她下定决心:刘志丹的婆姨,就是死也不能被敌人抓到。饿极了,她和婆母晚上出去寻食,正碰上搜山的敌人,他们不知是刘志丹的家人,让婆媳两个带路,两人趁夜黑敌人不备一起滚下路边山崖,幸给半崖的树杈挡住才保住了性命。

后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派人秘密将她们母女接到了南梁根据地。在刘志丹遭遇不公正待遇时,同桂荣是丈夫坚强的革命伙伴。1935年10月,“肃反”开始了。

身为红十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的刘志丹和总指挥徐海东,在陕北崂山打了大胜仗,可是却突然被抓了起来,同桂荣母女也被保卫局打入专门改造地主和富农的“劳改队”。同桂荣不相信东征西战的丈夫会是反革命,她紧紧地和刘志丹站在一起。

再后来,毛主席带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才救出了刘志丹和他的战友们。

1936年春节,日本占领了东三省继续向华北侵略,党中央决定东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二十八军军长,奉命开赴前线。据刘志丹女儿刘力贞回忆:“父亲出征,这是第一次让母亲送行,他已经预感到东征任务的艰巨,做好了献身的准备。”可第二天母女二人因故耽搁了送行时间,赶到时刘志丹已经开拔,谁想前一夜的相见竟成永诀。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英勇献身……

全国解放后,同桂荣来到西安,后来又到了哈尔滨,在东北局保育院工作,担任过托儿所、幼儿园名誉院长、顾问,亲手给孩子们做玩具。十年动乱中,她与造反派们进行斗争,谁被冤枉了,她都大胆站出来纠正。

1969年,64岁的同桂荣下放三原,她的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和乐于助人深受当地老百姓称赞。后来,同桂荣还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陕西省政协委员,每次开会都提出有关老区建设、妇女工作、扶贫、改善乡村教育等问题的建议。

“刘嫂子”是同志们对同桂荣的称呼。“刘嫂子”和贺子珍是好姐妹。贺子珍学生出身,不擅长做家务,“刘嫂子”常帮她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她还给毛主席做了一双又厚实又软活的棉鞋,解放多年后,毛主席还直念叨“刘嫂子”当年做的棉鞋。

贺子珍要生孩子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刘嫂子”来,“刘嫂子”早就为她准备好了小褥子、小衣服,在“刘嫂子”的帮助下,贺子珍顺利地生下了女儿毛娇娇,也就是李敏。一位叫张浩的同志从苏联回来给刘力贞带回一套漂亮的毛衣,贺子珍非常喜欢,“刘嫂子”二话没说就送了她,贺子珍过意不去,专门送来一床被面,这床被面,直到50年代同桂荣还一直用着。

因为是地地道道的“陕北通”,从国统区来的同志爱找她讲当地风土人情和革命情况,毛主席宴请初到陕北的进步女作家丁玲,也要她这个当地的“知名女士”作陪。

再再后来,刘志丹烈士遗骨安葬在陕北老家志丹县,刘力贞告诉记者,母亲生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死后和父亲葬在一起。现在,这对共同战斗16年,天各一方60载的革命夫妻终于可以含笑相会于九泉…

同桂荣于1999年5月4日下午,在西安朱雀路上的陕西省干休所里安详地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人来电吊唁。刘力贞老人悲愤不已,这个刘志丹唯一的骨血时常拿出更多的照片,给友人们一一详解,话语和神色中流露出对父亲母亲强烈的崇敬之情。但

说起自己在“文革”里面的遭遇,刘力贞看起来很淡然:“我不怕造反派,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情,错的只是他们。”当时,造反派不仅在她的家中贴满了大字报,不让他们回家,而且还动手打伤了刘力贞爱人张光的眼睛。形势逼迫之下,刘力贞拿出全家的粮票和积蓄,毅然选择出走,一是到北京为爱人看病,二来也是躲避严峻的形势。这段经历,被她后来戏称为“逃亡五千里”。

1980年,陕西省五届人大会议补选副主任的时候,人们推荐她作为候选人,但是人们错误地把她的原名刘力真写成了“刘力贞”。事情完全出乎意料,刘力贞竟然以高票当选,而她的名字也富有戏剧性地变成现在的样子而被流传下来。

在担当省人大副主任的同时,刘力贞还兼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院长,这个岗位,为她继续施展自己父亲的遗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她领导并且推动了陕西省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作,制定并且修改了陕西省《保护妇女儿童法》、领导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陕西省计划生育暂行条例……谈到这里,年近七旬的刘力贞多少也流露出来了一点遗憾:“其实很多工作还没有完成,比如说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等,这些都只能留给后来人了……”

现在刘力贞已经退休在家,闲暇的时候,偶尔练习写字和绘画,她常读别人整理的党史资料,尤其喜欢读自己父亲的那段历史,她相信自己能够从已经故去的父亲母亲那里发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