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看报纸发现在陕北有徐海东刘志丹的红军?
究竟是谁看报纸发现在陕北有徐海东刘志丹的红军?
编著 灵犀一指
一张报纸——1935年9月15日出版的《大公报》,也正是因为这张报纸,改变了红军长征的命运。那一天,报纸的头版刊登了《徐海东窜甘》、《陕匪势猖獗》以及《陕北军事形势转变刘志丹徐海东有合股趋势》等描述当时革命形势的文章。这是一张4开大报,竖版,其要闻版的大标题是《徐海东窜甘·陕匪势猖獗》、《陕北军事形势转变·刘志丹徐海东有合股趋势》。全版通篇高喊“剿匪”口号,却为毛泽东提供了陕北有红军活动的消息。其中,有这样一段当年国民党中央社的电讯:“陕北赤匪主力,原以清涧、安定间之乡间为根据地,延川、延长、绥德、吴堡等为出没游扰之所,至神木、府谷、米脂等,不过为匪中一二支队及匪民不时出而骚动之区而已。日前赤匪集合首领刘子丹(即刘志丹)、谢子长、杨祺等于安定属之于家湖开某重要会议,对于扩大匪区似抱有绝大企图。”
也正是在这张报纸上看到陕北有红军活动的消息,毛泽东同志立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1935年9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几张在邮政代办所发现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活动的消息,立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红军长征时期,哈达铺商业比较繁荣,当地盛产中药材当归,因此也吸引来全国各地的药材商人,他们需要了解当时最新的贸易信息,这才有了小镇上的邮政代办所。 邮政代办所遗址位于铺面间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推门进去,这是一个有着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屋内摆设很少,显得有些空旷,谁能想到,史诗般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命运,竟是在这个狭小空间里改变呢?站在这个小小的邮政代办所里。
一、《叶剑英年谱》
9月17日 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
9月18日陕甘支队占领哈达铺[2),并在该地区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正式宣布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张云逸为副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除红一、红三军改为第一、二纵队外,原中央机关、红军总政治部等机关组成第三纵队,叶剑英兼任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
9月下旬在哈达铺看到一张国民党的报纸,刊有刘志丹在陕北的消息。随即与贾拓夫研究陕北的情况,并报告彭德怀。彭德怀把报纸拿给毛泽东看。
9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召集团以上干部在关帝庙开会。毛泽东在会上宣布要到陕北去。
9月26日国民党军西北“剿共”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蒋介石兼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省军队,“围剿”西北地区的红军,阻止陕甘支队同红十五军团会合。
二、《周恩来年谱》
9月17日 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周恩来过白龙江到麻牙。
9月18日 陕甘支队占领哈达铺(今属甘肃省宕昌县)。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和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本日举行党政军民大会。会师后,组成红十五军团。
9月20日 出席中共中央常委会议。会议讨论组织部工作及地方干部等问题,并决定陕甘支队编制方案,除红一、红三军改为第一、二纵队外,原中央机关、红军总政治部等机关组成第三纵队,叶剑英任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
9月22日 在哈达铺期间,从报纸上得知陕北有刘志丹、徐海东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本日,和毛泽东等召集团以上干部在关帝庙开会。毛泽东在会上宣布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并宣布红一、红三军改编为陕甘支队,下属三个纵队。第一纵队林彪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第二纵队彭雪枫为司令员,李富春为政委;第三纵队叶剑英为司令员,邓发为政委。
9月26日 蒋介石在西安成立“西北剿匪司令部”,自兼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甘、宁、青、晋五省军队。
9月27日 陕甘支队占领榜罗镇。随后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在此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决定陕甘支队向陕北苏区行进,和当地红军会合。
--
《毛泽东年谱》
9月18日 同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翻越岷山(又名大剌山),到达鹿原里。二十时,就部队行动和严整纪律问题致电彭德怀及彭雪枫、李富春,要“部队严整纪律,没收限于地主及反动派,违者严处”。二十二时,又电彭德怀说,哈达铺已为我一纵队一部占领。在此之前,召见一纵队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要他们到哈达铺找些“精神食粮”,只要是近期和比较近期的报纸杂志都找来。
9月20日 在宕昌县哈达铺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讨论组织部工作问题时,毛泽东发言说:组织部应该调查了解干部,要了解连以上干部。我们现在只了解高级干部,中下级干部还不了解。为了巩固部队,需要了解干部;为了扩大干部,需要支配干部;为了与反革命作斗争,需要了解干部的一些倾向问题。组织部需要了解下层情形,这是组织部的主要工作。要把教育工作包括在组织工作之内。此外,对地方工作,组织部也应该给予帮助。关于编制问题,毛泽东说:“编余”二字不大好。对于一些工作上需要的,就是编制上没有,也应该写上。我们应该承认,过去对干部的优待不够。现在的干部是精华,应该注意保护。会议对纵队的组织问题作出决定:叶剑英为第三纵队(原军委纵队司令员,邓发为政治委员,蔡树藩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亚楼调任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罗瑞卿调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调任第一纵队保卫局局长。会议还决定派谢觉哉、毛泽民去新疆建立交通站,设法打通国际关系。
在哈达铺期间,毛泽东从国民党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同日 出席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作行动方针与任务的报告,指出:民族的危机在一天天加深,我们必须继续行动,完成北上抗日的原定计划。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从现地到刘志丹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过七八百里的路程。大家要振奋精神,继续北上。
《聂荣臻回忆录》
腊子口一打开,我前锋侦察警戒部队一直前伸到甘南重镇--岷县。我们过了腊子口,当夜又翻了一座山,山虽不太高,但正下着雨,天黑路滑,真是难走,一不小心,就掉到山涧里去了。过这座山牺牲了好几位同志。为了赶路,我骑在先念同志送给我的那匹骡子上,任它走罢,还好,顺利地到了山脚下。一过山就是大草滩,我们在这里住了一夜。这个地方回民烙的大烧饼有脸盆那么大,北方人叫锅盔。我们买了不少,因为饥饿,吃着真香,于是又叫老乡烙了一些。后面毛泽东同志他们来了,吃了也赞不绝口。
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信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九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同志召集第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的团以上干部,在哈达铺一座关帝庙里开会。他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他说:“我们要北上,张国焘要南下,张国焘说我们是机会主义,究竟哪个是机会主义?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北上先遣队人数是少一点,但是目标也就小一点,不张扬,大家用不着悲观,我们现在比一九二九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哩!我们现在改称陕甘支队,由彭德怀同志任司令员,我兼政委。”支队之下,编为三个纵队,林彪任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我任一纵队政委,下属一、二、四、五、十三大队,也就是五个团。二纵队司令员是彭雪枫,政委是李富春。三纵队即中央军委纵队,由叶剑英同志任司令员,邓发同志任政委。全支队由七千多人编成。最后毛泽东同志动员大家振奋精神,继续北上,并告诉大家,从现地到刘志丹同志创建的陕北根据地只不过七八百里了。
《聂荣臻年谱》有类似的记载。
《吴法宪回忆录》
通过介绍我们得知,在一九三四年,以刘志丹为司令员,谢子长`高岗为红军政委的红二十六军创建了这个陕北根据地,包括了二十个县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一九三五年五月,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七军在陕北的李家岔会师,刘志丹任前敌总指挥。九月,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的率领下,自豫西来到陕西安定与陕北红军会合。不久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组成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任司令员,刘志丹任副司令员,程子华任政委,高岗任政治部主任。据说毛泽东是在哈达铺的邮局找到国民党的一些旧报纸,才从报纸上知道陕北有一大片苏维埃根据地,而且刘志丹和徐海东也都在那里,这才下决心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来到陕北的。
《李作鹏回忆录》
1935年9月,......但是我们二局从无线电侦听和国民党报纸中证实,陕北有有一块红军根据地,不但有刘指导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因此党中央决定向陕北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