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陆浩杰 【北仑】北仑纪委监察局机关今年已查办区管干部4人
【北仑】北仑纪委监察局机关今年已查办区管干部4人 2014-11-10 14:15
从“冲锋在前”退而“督战后方”。经过接连两次调整,今年北仑区纪委监察局机关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从117个锐减至14个,砍掉了近九成! 昨日,北仑区纪检监察机关发布最新成绩单:今年前10个月查办案件58件,同比增长45%;查办区管干部4人、科级干部12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同比增长均超过50%。
为何退出“一线”反而能查出更多案子? “靠的是‘大监督’搭起制度的天网。”北仑区委常委、纪委书记余龙达说,不仅纪检监察机关回归本位攥紧了“拳头”,还督促推动10多个政府部门完善了23项制度,“堵住了不少制度漏洞”。
群体作战:瞄准问题靶心 一边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战线过长,力不从心;一边却是党政机关职能部门日常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这一各地“通病”多年未解。 今年初开始,北仑数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为纪检监察机关“减负”、“聚焦”、“鼓劲”,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负起从严治党的主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当好管党治党的主角。
“对公权力的监督,由纪委的单打独斗转变成群体作战,区域治理就更能瞄准问题靶心。”区纪委副书记陆浩杰介绍,受“正风肃纪”行动多部门参战的启发,年初,北仑在我市首推“大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监督工作新格局。
不定期组团进行专项督查,依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确定行动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确定行动的负责部门和参与单位。 小金库、农村小型工程、农村基层权力……专项督查10个月内开展了5次,财政、审计、国税、公安,专业部门轮番上场。
7月的一次联合行动,让区财政局财政监督科科长陈祥慈至今深有感触,区交通局、农林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小金库让“专业火眼”揪了出来,随后被区纪委在全区通报。
“查财经纪律问题,财政局的同志比纪委更能直抵病灶。”陈祥慈说。 下级“犯病”,上级有责。今年6月,北仑又率先推出《“一案双查”内部工作规程》,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案件的同时,既要查清当事人的违纪问题,又要查清单位主管或分管领导的责任,对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前不久,北仑区商务局下属市场建设开发服务中心查出窝案,4名工作人员在单位固定资产出租转让过程中违纪,被处以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
该服务中心的主管部门商务局党委,也因监管不力被通报批评,由此开启了对党组织“集体问责时代”。 铁笼“加密”:补上制度漏洞 上半年的一次专项行动中,区里的3个机关部门基层工会被查出工会费违规使用问题。
“伤疤”一揭,旋即被全区通报问责。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区总工会很快研究出台了《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意见》。 就基层工会经费使用专门出台规范性文件,在全市还是首创。《意见》对工会活动午餐标准、职工春游秋游时间、住宿要求等一一作了规定。
“前几天,百余家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刚接受工会费使用新规培训。” “一案一警示,一案一推动。”“大监督”工作体系年初启动至今,北仑区纪委推动相关单位出台或完善制度23项。
其中,部门规范管理类10项,农村基层干部监管类3项,财务制度类6项,工程监管类4项。 “从业30多年,从未像今年这样密集地出台规定!”区财政局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和社会保障科科长阮中义感慨,仅他所在的科室,半年内就新推了公务车辆、出国经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管理办法5个“框框”。
监督工作自身的漏洞,也在同步填上。 “以往我们掌握举报信息,一靠来信来电,二靠网络揭发。
”陆浩杰说,“守株待兔”导致纪检监察机关陷入被动,成了“信息孤岛”。 上月,北仑出台《大监督格局信息监督共享办法》,构建监督信息交流共享平台,规范信息报送方式及途径,健全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
到目前,已先后推出党员干部廉情预警信息平台、“阳光工程网”电子政务平台等信息搜集共享系统。 与此同时,建立线索汇总制度,搭建处置平台。对各职能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集中登记管理,并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对监督信息全面汇总、分类处置,监督核实后,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社会监督:阳光“升级”善治 “小官巨腐”,一直是基层农村治理的“老大难”。 去年,北仑建起以千名农村廉情监督员为核心的立体监督网络。
联村干部、村民代表、村监会成员、村财务工作人员托起社会监督的“天网”。同时,以多个相邻村组成的农村片区为单位设立监督片区。 目前,195个村组建了农村廉情监督员组织,设村民监督员1160名,实现农村党风廉政监督的“全覆盖”。
农村暗箱操作带来的腐败难以遁形,让农民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在廉情监督员的监督下,大碶街道湖塘村对到期的街面房公开招投标,经济合同全部采用示范文本,年租费也从原来的21.
6万元提高到51.19万元,大增137%。 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今年以来,北仑涉及村干部违反廉洁履行职责相关规定的信访举报,同比下降了45%。 上网,更是全天候“阳光普照”。 年初,我市首个政府投资项目智慧监管系统在北仑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从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施工管理、造价审核,到竣工验收,全程曝晒在“阳光”下。 “不仅全区政府投资项目进度尽收眼底,更重要的是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区监管办综合科科长叶剑锋告诉记者,目前有333个项目纳入电子监管,涉及资金267亿元。 不光是工程项目,公职人员也都“放”到了网上。 打开“北仑区机关效能作风评价窗口”,全区公职人员一人一岗,配上头像,24小时挂在网上。
今年,北仑对上网人员的照片和相关资料作了更新,新增500多名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目前,在网络上接受监督的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超过3000名。 “稍有懈怠,一线工作人员随时都可能被投诉。”区行政服务中心环保局窗口的李昌耀说,上班时感觉如剑高悬,逼得自己时刻注意态度和方法。 “遵循法治才能走向善治。”余龙达说,“只有依法依规治理的新常态,才是风清气正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