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台风名字是怎么命名的
很多人只知道台风来了,台风来了,但是对于台风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如何命名的毫不知情,甚至有些人还以为是龙卷风。那么,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台风名字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的形成离不开海洋,而且一般沿海地区台风登陆,顺带影响周边的城市。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产生了台风。
台风名字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命名法是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或热带气旋命名法。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中国的10个名称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妮妲”,为泰国的女士的名字。如茉莉、玫瑰等花名。一方面是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一方面因为台风的到来,会带来充沛的雨水,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地的旱情,改变当地的高温现象,并非彻底的“大凶大恶”。
台风一般持续多久
一般的6-12小时,红色级别的3-6小时。
看条件决定,如果台风登陆遇到山地(夏季的弱冷空气)阻挡,就会造成台风滞留,至少要1个星期才结束,典型例子:0604号台风“碧利斯”登陆福建之后遭到弱冷空气和武夷山的阻挡而滞留在江南地区,使湖南、广东等地遭遇洪涝灾害,死亡800多人。如果在冬季台风遭遇冷空气,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减弱消失。典型:0320号台风“尼伯特”,在登陆广西北海时遭遇冷空气,使其在短短的12小时里迅速减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