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丙是湛江的好市长 记者手记:湛江市长王中丙的紧迫感 常自问准备好了没
【推荐阅读】#两会会客厅#湛江市长王中丙:公务员要把自己当服务员 不能太势利
文/新浪财经 郭金霞
在今年全国人大闭幕前一天的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长王中丙接受了新浪财经的独家专访。两会期间已经接受多场采访的他,已经有一些疲惫,但他仍然愿意聊一聊。在他看来,很多人对湛江的了解,还是基于过去,对湛江的记忆还没有及时更新,他需要积极的推介湛江“,实际上我们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湛江,确确实实是这样,奋进的湛江、开放的湛江、自信的湛江。”
有一个小细节是,王中丙两会期间答应《china daily》的约访,到了演播室才知道这是全英文采访,虽然来不及做准备,他仍做完整个采访。很多人这时才发现,这位市长还有一口这么流利的英语。包括王中丙自己在内的湛江人都觉得,这同样从一个侧面正表现出湛江的开放与自信。
但王中丙其实对目前湛江的开放程度还并不满意。
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长王中丙
紧迫感
2013年湛江全市GDP达2060亿元,增长12%,在王中丙看来,抓住机遇从数量上规模上赶上一些发达城市,对于湛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那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这个增长过程中发展质量问题。”
资料显示,湛江经济总量从百亿元跨入千亿元用了17年,从一千亿跨入两千亿元用了5年,2008年湛江GDP首次登上千亿元台阶达 1048.66亿元,而王中丙也是2008年7月份从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调往湛江任常务副市长,2013年湛江GDP突破两千亿达2060亿元——他见证了 湛江从一千亿到两千亿的跨越过程。
据媒体报道,备受关注的1000万吨湛江钢铁基地已全面开工,计划2015年建成;中科炼化15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也即将开工,计划2017年建成投产。这看起来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往前走,比起一些还在想办法找大项目的市长,王中丙境遇似乎好多了。
但王中丙似乎并不如我想象中轻松,按照几个大项目推进时间节点,2016年前后湛江将迎来跳跃式、倍增式的增长,“现在是2014年,时间很快,你的产业是现代化的,但是你这个城市是不是现代化呢?你这个城市的建设有没有准备好?是不是能够适合于人的居住,在这里面能够充分的展示才华?你这个 服务的软环境准备好了没有?”
“我常想,你准备好了没有?你这个城市准备好了没有?你这个领导层准备好了没有?你整个社会准备好了没有?”王中丙抛出一连串问题,更多的是在问自己,他语速很快,你能很直观的感觉到他那显露出来的紧迫感:“我们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能够跟上时代潮流、踏上时代节拍,湛江现在机遇也来了,你就要重新出发,重新来谋划你的未来,但它不会给你很长时间,或许就是这一两年。
”
王中丙坦承,身边的人也和自己说市长你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中国发展几千年,一年变一点不就好?“但是我说,人家前30年的时候在发奋在发展, 那时候我们不懂事在打瞌睡。后30年的时候人家休息一下,那你就要打起精神了,而且现在你也休息好了,而且要快速适应,不能够再按照你原来的节奏来,肯定就是要快步。”
担忧
我也问王中丙:“现在晚上睡觉之前,让你天天想怎么解决的问题是钱的事还是人的事?”他并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告诉考虑最多的还是发展的质量和就 业。“产业发展不能说就一两个项目就OK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还有产业链的问题”,王中丙想的更多更远,“我的发展不能把环境搞坏,而且要有科技含量。 现在大企业带着大的产业项目来了,并不会说科技就会随之而来,创新的基因也会随之而来,必须是这个地方要有一个好的环境。”
关于环境,王中丙就在《2014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王中丙也曾特别提到“投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在他看来,问题除了市场开放度还不够,对所有的市场要素或竞争主体还不完全公平公正;从政府本身来说,公务员素质建设也存在一定问题。
“投资者到你这里来,他当然是冲着领导来,但他更是冲着环境来的。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要领导办,还是要在各个环节去办,但如果在各个环节里面投资者感觉得不到尊重,他就会觉得你这个地方好像没有市场化、没有开放,他就会心里不踏实。”
“在公务员队伍的建设里面,不仅仅是服务效率,而是怎么去把自己作为一个服务员,能够为市场服务、为投资者服务。”王中丙的观点很明确: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而公务员更是如此。他坦承,自己现在最担心不是局长们处长们,而是到办事员层面却产生很多的借口,“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寻找解决办法:在平衡中推动
王中丙也发现,自己很多理念观点在往下传递时无效或是走样,自己也时常反思在传递的渠道里面怎么能够做到递增式?“你说湛江很好,前途也很好, 他觉得好像不是这样,你描绘的这种愿景他能不能共鸣?这中间还存在一种博弈,不是利益上的博弈,而是思想上的博弈。这种愿景的传递,好像就觉得遇到一种天然的阻隔。”
“这种天然的阻隔是从哪儿来的?怎么形成的?”也许比起大项目开工、招商政策等方面,王中丙近期对自己的队伍建设让他思考的更多,“如果大家都能够朝着我们所说的要求去做,那就不一样了,但现在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应该说确实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条件、待遇等方面平时说得多改善得少,本身这也 是一个问题。随着地方的增长,条件还是那个条件,收入仍然是那个收入。”
王中丙对这其中非常明白,日积月累的问题就摆在他面前,如何解决?一方面要树立典型,搞清楚好坏的标准;另一方面,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把办事程序由潜变显,转为程序化、公开化、制度化。除此之外,还是要关心公务员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
“公务员更要有奉献精神。为什么?公务员姓‘公’,更应该大公无私。我并没有要求8个小时以外还要做,但这8小时内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有奉献精神。”在采访中,他还回忆起自己刚毕业参加工作当炉钳工的日子,分享自己对公务员这个职业岗位的理解:“公务员不能太势利,一定要能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另外还要有远大的理想。
公务员确确实实就不属高收入者,这是肯定的。之所以公务员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是因为他为社会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尊重,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有这样一种观念去做。”
但也会有人质疑王中丙这样的想法是否太过理想化?“我并不这么觉得,实际上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都有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我研究生刚毕业就去做炉前工,以前机械化很差,炉前工要把一些渣料通过铁锹送到炉口里面去,炉口温度平均1600度。口罩一会儿就全黑了,干脆就不带了,我们常笑称自己是吸尘器,比现在雾霾还要厉害。要是让现在研究生去钢厂做炉前工似乎不可思议。”
作为我,其实并不能完全理解王中丙,他所强调的公务员奉献精神似乎并不符合当下实情——毕竟人们并不像以前那样相信政府工作人员,现今外面的世界又如此多的诱惑,有想法有办法的人是否愿意留在政府部门承受很多压力甚至委屈,并且一直坚持为老百姓服务似乎也存疑。
现实中总是有很多的困难,如果改革一蹴而就马到成功,自然也不需要大费周章去顶层设计,一轮又一轮往下传递改革决心。王中丙很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在采访中,我也提及企业为 提高效率和执行力的一些方式方法,但王中丙也告诉我,在政府部门要注重效率但不全是效率,“用企业的思维来运作党委政府会碰到问题。一定是追求一种平衡, 然后在平衡中推动,这个才是真正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