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雅仙名家名段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逝世
东方网1月28日消息:越剧戚派旦角艺术创造者、著名表演艺术家戚雅仙(上图左一),昨天凌晨因病在沪逝世,享年75岁。
戚雅仙曾任上海静安越剧团团长。她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了韵味醇厚、缠绵委婉、朴素深沉的越剧戚派唱腔,传唱甚广。
戚雅仙擅演善良、温柔、多情的女性,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玉蜻蜓》中的志贞、《文姬归汉》中的蔡文姬等。她的逝世是越剧界的一大损失。
戚雅仙简介
戚雅仙,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原名戚爱英,祖籍浙江省余姚,1928年2月出生于上海。
童年对戏剧就产生了兴趣,1941年进上海陶叶剧团科班学戏,师从陶素莲、叶琴芳,工花旦。1943年春,该科班进入上海大来剧场作为班底后,时值袁雪芬提倡新越剧,她们参加演出《人海飘航》、《雨夜惊梦》、《香妃》等剧。
在《明月重圆夜》中,袁雪芬演姐姐,她演妹妹,徐天红演父亲,三人还合灌了一张唱片。为袁雪芬配戏,使她从一般演员能逐渐胜任重要角色,在越剧观众中开始产生了影响。1944年满师出科,先和余彩琴、玉牡丹等合作,后进了尹桂芳、竺水招的芳华剧团,任二肩花旦。
1947年参加玉兰剧团,和徐玉兰合演《香笺泪》时初挑大梁,任头肩花旦。因戏路开阔,表演细腻动人而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旦角中的后起之秀,被誉为"袁派小花旦"。1948年参加竺水招为首的云华剧团,任头肩旦。1950年2月,组建合作越剧团,同年秋任该团团长。
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戚雅仙在袁派唱腔基础上不断加以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韵味醇厚、缠绵委婉、朴素深沉的“戚派”唱腔。擅演善良、温柔、多情的女性。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玉蜻蜓》中的志贞、《文姬归汉》中的蔡文姬等。
1954年与尹桂芳合演《屈原》(饰婵娟一角)参加华东戏曲会演,获表演一等奖。解放初期,拍摄了越剧彩色电影《石榴红》(1950年和徐天红合演)、《卖婆记》(1949年和竺水招合演)。
灌录的唱片《婚姻曲》,曾风靡一时。在合作剧团期间,主演过《龙凤花烛》、《玉堂春》、《血手印》、《卓文君》、《王老虎抢亲》、《琵琶记》、《白蛇传》、《文姬归汉》及现代戏《红色医生》、《祝福》等剧目。
1980年出任静安越剧团团长,主演了《玉蜻蜓》、《教师日记》等剧,并三次组团赴香港演出。上海戏剧家协会于1985年拍摄了《戚雅仙和戚派唱腔》电视艺术片;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于1988年联合主办了“戚雅仙流派艺术演唱研讨会”。
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了《戚雅仙表演艺术》一书,对其艺术生涯作了全面总结。所演唱的《血手印》,1995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第三届"金唱片奖"。
1955年和1960年,被评为上海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60年和1980年,参加第三、第四届全国文代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市文联委员,1989年退休后开始任静安越剧团名誉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