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童癖是什么意思?有恋童癖怎么办?

2018-04-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们会看到一些电影电视里面有恋童癖的变态,他们对儿童产生了扭曲一样的情感,甚至不惜对小孩子下手,这种行为是可耻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恋童癖,怎么预防恋童癖的产生. 恋童癖是什么意思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所谓儿童指的是性发育(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受害者男孩女孩皆有,学术上,它产生于19世纪末,但在西方公众话语中的出现,则基本上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90年代以后,随着打击网络恋童癖色情犯罪的热潮,它逐渐成为公众话语中重要的一个伦理话题. 在中国

我们会看到一些电影电视里面有恋童癖的变态,他们对儿童产生了扭曲一样的情感,甚至不惜对小孩子下手,这种行为是可耻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恋童癖,怎么预防恋童癖的产生。

恋童癖是什么意思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所谓儿童指的是性发育(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受害者男孩女孩皆有,学术上,它产生于19世纪末,但在西方公众话语中的出现,则基本上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90年代以后,随着打击网络恋童癖色情犯罪的热潮,它逐渐成为公众话语中重要的一个伦理话题。

在中国,猥亵儿童罪是指猥亵不满14周岁的儿童的行为。猥亵行为既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猥亵对象是不满14周岁的幼男或幼女;猥亵行为出于故意,且行为人必须明知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儿童;如儿童为幼女,则男性行为人不具有奸淫的意图,这是本罪与奸淫幼女罪的关键区别;但如果儿童为幼男,妇女或者男性行为人对之实施猥亵行为的,则包括性交行为与性交意图。

恋童癖形成的原因

恋童癖主要是由于后天心理发展不正常造成的,其原因归纳起来有:

1、心理因素。爱恋儿童,留恋童年时代,对儿童表示关注,本是人的一种普遍行为,其心理也是无可指责的;但这种行为和心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作为一种观念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并控制人的行为,便成了恋童癖患者。

2、社会因素。有的人因为在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好或受挫折,便觉得人心难测,与成年人打交道要费尽心机,因而感到很疲劳、紧张、可怕,而与儿童交往则无需费多大周折动多大脑筋。时间一长便对成人间的人际关系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到了儿童身上。也有些在青春期时萌发过对异性的好感,而被家长或师长打压,导致成年后无法正常与同龄女子交往,而回想起儿时的“恋情”从而对妙龄女子产生性幻想,并拒绝接触同龄女性。这属于恋童癖行为,但患者一般不会呈现出暴力性行为,一般取决于儿时恋情的情况。也有发生过在青春期时对同龄女性有好感,甚至性幻想,导致同龄人孤立,使得患者对特定年龄的异性有占有欲,甚至有暴力倾向。这也属于恋童癖症状。

3、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使之对成年人间的性生活失去兴趣,而把对象转向儿童。

4、性格缺陷。由于性格胆怯、懦弱,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当遇到意外的重大精神打击时,如妻子有了外遇而被发现了,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希望退回到童年。于是把心思转到小女孩身上,在心目中把小女孩幻化成两种形象:一是恋人,一是母亲。

5.其它原因。有的则是因为智能发育迟滞、慢性酒精中毒、残废、年老或其他脑病,而接触正常成年女性的机会很少,故将满足性欲的对象转向儿童。

防范恋童癖,不仅是家长的事

调查显示,性犯罪者的重复犯罪率较高,特别是如恋童癖这种性变态者。当罪犯第一次进行了强奸、猥亵等性犯罪后,既没有受到刑法的惩罚,又没有得到心理矫正, 很容易再次犯罪。而针对儿童的性犯罪因为受害者年龄较小,往往出现报案意愿不强、取证困难的特点,无形中,对儿童安全形成更大的隐患。因此,对孩子的保护 决不能每个家长“自扫门前雪”,而应建立严密的社会网络,每个人都应对身边的孩子的身心健康予以适度的关注。无论您是幼儿园老师、校车司机、社工、医生还是普通邻居,一旦发现孩子身上可疑的伤痕,或异常的行为表现,都可以打电话报警。根据规定,警方接到报警后,必须对所报警情予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