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照片 海明威的《最后一片净土》写的什么意思
这篇小说写的是尼克中学时代违法打猎的故事。手稿中,小说没有写完,也没有标题,不知海明威原意是想把它写成一部长篇还是中篇。就已写成的部分看,经验与想象之间的差距是极大的。据传记记载,海明威十六岁的时候随家去乡间,一天同妹妹珊尼(十一岁)在墨德湖边郊游,海明威看见“一只蓝色的大苍鹭,一时冲动,一枪把它打了下来”。
猎场看守人史密斯的儿子发现这只死鸟,查问海明威,海明威撒了谎,接着躲到朋友家里,后来又逃到叔叔的农舍。
史密斯来到海明威家盘问,被海明威的母亲挡了出来,但史密斯并没有因此放松追查。一天夜里,海明威偷偷回家一次,拿了些食物,又躲了起来。他父亲知道以后,从城里写信叫海明威主动去承认罪错,但说明并非知法犯法。
海明威去法院,付了十五元的罚金。这个经验给海明威留下深刻的印象。传记作者倍克尔继续写道:“年龄大了之后,这件事在他脑子里越来越膨胀,到了五十几岁的时候,他居然告诉别人说,当时有两个猎场守卫追捕他,追遍了整个密执安州,他差点儿进了自新学校。
”“这件事在他脑子里越来越膨胀”,大概不是记忆上的差错,而是一个艺术生命体的形成,从现实世界到艺术世界的起步工程。在这个艺术世界里,海明威想象尼克在举枪瞄准一只雄鹿的时候原想只擦破它的一点皮。
这就突出了少年的幼稚与无辜。海明威想象那两个看守人都是坏家伙,一个叫“烂疮脸”,一个叫“蹩脚佬”,他们自己不干净,却兴师动众,骑马携枪去追捕一个小男孩。这一下把尼克从肇事者转移到受害者的地位。
海明威想象出女佣人苏珊、派克尔太太、派克尔先生等好人,他们明里暗里支持、保护尼克。这就形成一个冲突的框架结构:以同情为中心的善良的一方对抗以惩罚为中心的邪恶的一方。 海明威又想象妹妹陪哥哥一起逃跑,躲藏在开伐中的原始森林里:他们钓鱼、打鸟、用餐、读书,似懂非懂地谈论成人的事:恋爱、婚姻、法律和暴力。
这就纳入了海明威小说以男主角为中心、女主角围着他转的格局。在海明威的想象中,尼克的父母亲对儿子的命运是不关心的,不像海明威出事那一次,母亲抵挡守卫人保护儿子,父亲出主意。
尼克的父亲没有出场,母亲患头痛病,还同意两个追捕者在家里吃住等尼克回来。这使人想起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没有母亲,只有酗酒打骂的父亲。
他们都成了为社会环境所追逼的逃亡者。尼克和妹妹就像哈克和黑人吉姆一样,到大自然去寻求自由。这个主题是美国文学的“咏叹调”,为历代文学作家所歌颂。海明威超越了狭隘的个人经验,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不见尘世烦恼的自由世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