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信息港郭芳芳 故乡的羊肉汤(转自菏泽信息港牡丹茶座)
我一直想写一写菏泽的一切。因为这个小城的今天虽无魅力,但那里曾经有我悠然的童年和闪亮的少年时代。可是我也一直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最近常常和善思聊起古龙小说里那些经典的场景:午夜,萧十一郎独自在小街拐角处一个小面摊旁喝酒,卖面的愁苦老人远远地坐在挑子旁,默然啜着一碗已凉的面汤…… 我说,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大约是没有了罢,而在菏泽的角落里还可以寻得到。
夏夜,即使到凌晨一两点钟,还是有路边的小面摊在煮着面的。
善思听了,遐思神往,颇感其侠韵。于是我便又对她说起这拉面界的康大和康二,还有石碑隅首那撑着破布招子的老鸡汤馄饨……而讲述这些的时候,我竟感到乡情袅袅,几欲落泪。是的,今日菏泽的城区,确乎是越建越没有品位,越盖越惹人厌离,它是在逐渐失去童年回忆中的温暖和馨香。
但是那些温暖又馨香的东西,还是留下了不少的元素存在在现实里,如果用心去寻找的话,还能在柏油和水泥的阴影后看到从前的菏泽。于是我就想以老家的饭作为引子,还原一个世外安详的故乡。
——我的故乡,要好的多了。 …… 羊肉汤是街边早饭中最贵的一样。 我关于羊肉汤的最早记忆,是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是在四完小上的小学,这学校就在一条很老的街:广福街上。
其实真要说老年间的话儿,这广福街之名就不应再使,因为那南北一线下来,原是五条大大小小的街:从北头城墙根儿向南,依次是好善街,广生街,绝户街,何祠街,福寿街。后来才合成一个广福街的名了。四完小是在好善街北头的路西。
那时好善街的南头,有两个羊肉汤馆坐落于路东,紧挨着。靠北的一家姓张,靠南的一家姓海。现在隐约记得小学时是张家的汤好喝的。我从小,便对饭食有着敏感精确的区分习惯。其实要略微模糊一点说的话,海张两家的汤都可以称得上精品。
那时菏泽的羊肉汤馆本就很少,充数的滥竽还没有出现。海张他们都属于古老的青汤派,即汤色是泛着青色半透明的。现在我回顾那些记忆中的羊肉汤,觉得他们那时应该只是在白芷等药料的细微用量上逐渐开始起伏,稍有增减,使汤色在青汤的基础上颜色变浅以至略微泛白,显得清洁、专业,而绝不是现在奶汁一般的的白汤派。
小学时去那里喝羊肉汤的情况并不多。有时候是早晨去喝,一般都是在天冷的季节。
一碗羊肉汤一块钱,——这非常贵,——饼要五毛钱的。早晨六七点钟有了明,羊肉汤馆里一般就不开灯了,很暗。我每每坐在矮旧简陋的板桌旁,等着爸爸把两碗冒着浓厚热气的羊肉汤端过来。于是叹一口满足的气,从小桌的筷笼里抽出竹筷子,蘸一下汤,令筷子头湿了,再用它从盐瓶子里沾些盐,搅入羊肉汤,在昏黑窄小的窗格下,咂嘴开喝。
这叫专业。专业的人喝第一碗汤的时候是不吃肉的,只将那大饼撕了泡在汤里,烫得呲哈呲哈地当肉吃。
汤喝完了以后,咂着嘴站起身来,一手拿着筷子,一手端着碗摇摆着到锅上去添汤。这第二碗汤才开始吃肉,以喻先苦后甜之道。不过那时的我总是第一碗就先捞肉吃,非常的败家。 也有时是中午去喝羊肉汤,一般都是在下雨的时候。
我上四年级之前,妈妈就在四完小的初中部教学,中午放学若在下雨,便不回家了,带我去喝羊肉汤。或骑车带我,或两人撑伞趟水而去。走出校门不多远,就能看见两家羊肉汤馆的厨房窗户里冒出的虎虎白汽,翻滚着腾入雨帘之中。
窄小的门里将入相出,令人越发饿了。 记得开始我对海张两家之间的选择都是随缘的。可慢慢地,我大多是选择张家。因为我觉得张家的汤味刚劲有力,巍峨耸峙,通感的来说,味道是竖着的;海家的汤则恬淡宽柔,广阔坤顺,是横着的。
我比较喜欢前者。然而忽忽数年,经历了一段记忆空缺之后,张家消失了,海家羊肉汤在菏泽如雷贯耳。而且不知在什么时候我回神一看,其店面恍然向南挪了百十米,越过路口,到了广生街的路东,俨然居于我家四十年前老宅的原址上。
我爷爷乃是羊肉汤的资深喝家。那时候,菏泽还有一种剑走偏锋的羊肉汤,是在家做好了,盛在大木桶里挑了出来卖的。这种汤我爷爷甚喜,我却不爱喝,因为汤表面漂着一层油,而且一般加的不是芫荽而是葱丝。
这种汤一般是配白馍吃的,也是将其撕烂了泡在碗里。馍吸油,于是一起吃便不觉太腻。爷爷赶集买菜,总喜欢停下装着芹菜辣椒的三轮,坐在露天小桌边喝上两碗。 桶里的羊肉汤一直不盛行。
而羊肉汤馆却不知在哪一年多了起来。北关医院那个路上,三联的西边有一家马家羊肉汤,算得一号。记得最初是听喜元哥说起的。后来我学太极拳的那年暑假,打完拳以后经常入此酒肆吃饭。这家羊肉汤馆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灶上乱,肉是切好了堆成一盆的,买汤的时候掌勺的用手捏了肉掷在碗里,然后加上滚着的汤和芫荽。
第二是这家馆里所有的伙计:掌勺的、收钱切饼的、擦桌子的,都是女的。后来我觉得这馆子阴气太重,加上肉又不怎么瘦,便不怎么去了。
牡丹路上有一家小康羊肉汤,也是威名赫赫,据说很干净。有一次一位师兄苦着脸说,昨天喝羊肉汤喝的跑肚了。师父说羊肉汤不能乱喝那些不干净的,你去小康喝。师兄叹口气道:正是此馆。余人乃大奇,百思而不得其解。
我与小康羊肉汤缘浅,只于后来去喝过一次,印象不深,但记得没有跑肚。最近几年赵家羊肉汤声名鹊起,追随者甚众,然而我不大赏识。原因主要是其环境太洋式,高桌大椅,窗明几净,令人不喜。况且在盛羊肉汤的碗里还俏丽的放上一只小调羹,敢问这还是我们的羊肉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