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李开芳的后人 太平天国史上的无敌战神 他若活着 慈禧太后绝无机会垂帘听政
也算是功德圆满;杨秀清,作为拜上帝会的内幕人,多次假托天父,那地位,封为“东王”,说屈尊,估计杨秀清本人也不会反对;说到韦昌辉,家境丰饶,为人聪明,眼头很足,投机分子一枚,但“人少无功名,有钱无势”,常受当地大户的欺侮与讹索,无意中留宿冯云山,结交贵人,做起了政治投机的买卖,被封为“北王”,但并不满足啊,毕竟他韦昌辉也想做“九千岁”,这才是杨秀清在内讧中被乱拳打倒的核心原因。
说了永安封王的内幕之后,我们回头来看看林凤祥北伐的光辉历程:
1853年5月,太平军北伐,林凤祥奉命与定胡候李开芳、平胡候吉文元统率2万余人从浦口(今属南京)出发,经安徽滁州北上。
6月攻克河南重镇归德(今商丘),击溃清军5000余人,缴获大批铁炮、火药。因无船只,未能渡黄河北上,乃循黄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于巩县(今巩义)渡过黄河。渡河之后包围怀庆(今沁阳),内攻坚城,外防清援军,与敌反复争夺,未能破城,延误战机。
9月初撤围,从垣曲进入山西,破平阳(今临汾),抵洪洞,然后东插太行山,于9月底破临洺关(今河北永年县治),进入直隶(约今河北)境。清廷大震,于京师成立巡防处,调兵阻击北伐军北上。林凤祥避实击虚,挥师于10月末进抵天津西杨柳青,于静海、独流镇扎营固守,以待援军。
1954年2月,当洪秀全、杨秀清得悉北伐军在天津受阻待援时,调集援军7500人,从安庆北上增援。林凤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静海、独流镇南撤。
1854年5月5日,至东光县连镇,与李开芳商定分军。李开芳率精骑南下接应援军,驰抵山东高唐,方悉援军已在临清败没,乃据高唐作固守计。林凤祥则继续困守连镇,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军。
1855年2月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将连镇层层包围,待至雨季到来,清军又引南运河水,将连镇淹泡,使北伐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可是林凤祥镇定自若,继续指挥突围作战。
1855年3月7日,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因重伤,偕部分将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绍垣出卖而被俘。由清侍郎瑞麟、总兵经文岱等槛送到北京,由大将军绵愉办理此案。在清廷严刑逼供下,林凤祥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词》,录下其身世及经历。最后被凌迟处死于北京西市。
看了史料中林凤祥北伐的经过,你很难不去想,假若当时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能够搁置私利,然后派出一支能征善战的援军,专心于北伐事业,那大清皇帝咸丰早就被赶下了台,哪还有慈禧垂帘听政这档子事呢?
尊敬的读者,《历史屋》是中国高端精英读物,读史论道,真实客观,提供顶尖阅读。更多精彩,欢迎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