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格胜漓江百里图 超越自我——黄格胜《漓江百景图》《漓江百里图》艺术比较论[黄格胜]

2018-0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漓江百里图>雄迈清健,<漓江百景图>清奇野逸.以桂林漓江为参照,后者的全局性.完整性不如前者.以艺术标准衡量,作为整体的后者则超越了

摘要:《漓江百里图》雄迈清健,《漓江百景图》清奇野逸。以桂林漓江为参照,后者的全局性、完整性不如前者。以艺术标准衡量,作为整体的后者则超越了前者。前者得漓江之形、质、骨、肉、血、气、声、色,以体、貌、境、思、气、势胜;后者得漓江之性、情、格、调、兴、象、精、神、意、趣,以志、象、韵、味胜。前者是作者艺术语言和风格形成期的代表作,开创了漓江画派;后者则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必将发扬光大漓江画派。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于创作了《漓江百里图》(以下简称《百里图》)的黄格胜来说,这句格言就更加显得不同寻常。“超越自我”最难。但是,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不突破这一难关,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可是,突破这一关,说说容易,做起来何其难!爱因斯坦说过:“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起一块木板,在最薄的地方钻上许多孔。”当此之际,许多艺术家往往会聪明地选择另辟蹊径,“在最薄的地方钻上许多孔”。可是黄格胜却选择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朝抵抗力量最大的方向走。就此而言,其中体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的坚韧和执着,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对故园乡土无比的爱和无限的忠诚,那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体验,怎样魂萦梦牵的情愫!桂林山水,万载千代,能不为这样的儿子感到欣慰,感到骄傲!

通过与《百里图》的比较,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漓江百景图》(以下简称《百景图》)的艺术成就。

第一个区别,也是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二者的外在形式上。《百里图》是一个首尾连贯的完整的长卷,而《百景图》则是由一幅幅各自独立的画面组成。

区别之二,《百里图》以水路为线,起自桂林桃花江畔的芦笛岩,终于阳朔城郊遇龙河区的月亮山地段,将沿途景致尽收其中。换言之,她是一幅“全景画”[1],以全面完整地表现桂林漓江山水为己任,并且符合人们乘船游漓江的观览所见。而《百景图》的创作目的和前者不同,作者并不指望这一百段景致能从另外一个侧面或角度去全面完整地再现桂林漓江风光。当然,她更不是对前者的补苴罅漏。画家只是选取了桂林漓江一带的几个地点,其选择有极其浓厚的个人色彩,并无客观上的理由和束缚,因此这百节景致片段的组成就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性。这与前者恰形成有趣的对比。

区别之三,在艺术形式上。《百里图》因其长达200米的幅度,所以,画家惨淡经营,九朽一罢。这从作者后来的自述《非长卷何以骋其情》中可以得到证明,此处姑引两段:“事非经过不知难。动笔画起来,才知道困难如此之多。

画长卷有如行远路,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话虽如此,但具体问题并不易解决。如画中的江水、山峰,它们就象乐曲中的主旋律一样反复出现,如何处理好,使山山各异,水水不同?而且这些山水景点并不全在江边,更不一定在江的某一面,那些散布的景点要不要?那些绿水居中,山列两岸的情况如何处理?这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逼着我为选择最佳观赏角度和最佳光色效果以获取最佳构图形式而绞尽脑汁。

漓江山水,以秀取胜,如果这个‘秀’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会变成媚、俗、薄、弱如同盆景。

两岸竹林多而美,但画得太多又会喧宾夺主,只见竹林不见山水。桂林的榕树颇具特色,如果在画上乱栽,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罗嗦重复。另外,岩洞如七星、芦笛天下有名,是否需要表现,如何表现?春夏秋冬,早晚阴暗,如何表现,如何变化?景与景之间如何连接,如何过渡等等,一堆乱麻带来多少个不眠之夜。

”[2](p106)而《百景图》则相对要轻松自由得多。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百景图》由各自独立的画面组成,她没有长卷在布局构思上的很多特有的困扰。其次,《百景图》不追求完整全面地表现漓江,每帧景物画面的选取完全随作者兴之所至。再次,作者在这些各个单独的画面上创作时,不象创作长卷那样顾忌多多,比如其中的《古园春色》《灌阳写生》《水源村头写生》等系列,苍虬的古木构成了各个画面的主要部分。

虽然这些古木姿态形势各异,但如果把它们放在一幅长卷里,那么就仍如作者所言:“在画上乱栽,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罗嗦重复。

”——而在各个独立的画面上,这个问题就避免了。在各自的画面上,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木都给人以不可替代的深刻的印象,非凡的感受,久远的思绪,以及朴素的情怀。最后,作者在创作《百景图》时,其艺术造诣当然已超越十几年前创作《百里图》的时候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更何况如前所言,《百里图》的创作带有任务性,具有全景画和长卷的特殊性,而这些因素在创作《百景图》时都是没有的。所以,在创作心态上,二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打个比方就是,如果说前者是作者的艺术的必然王国的话,那么后者就是作者的艺术的自由王国。

区别之四,艺术风格。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百里图》的风格以雄迈清健为主导风格,气势雄浑,豪迈奔放,风华逸宕,汪洋闳肆,兼具清壮疏朗、典雅婉丽、冲淡悠远、清新秀媚等之美,它们统一于雄迈清健之中,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综合体。

在一件作品中,糅合如此之多的风格,而毫无零碎杂乱之感,既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更是画家的一大创造,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家的胸怀和手笔。或许有人对于我的这个论述不以为然,以为一件作品中岂能容纳如此之多的风格?须知,《百里图》不是普通的作品,它犹如一部篇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至于一般的卷轴画则如同短篇小说。

而长篇小说,“经常见到几种风格交融并存的现象。这几种风格仿佛是大河的支流,奔腾不息地向着一个共同的风格总汇流动着,从而形成了作品的主导风格。

这种主导风格是整个作品的风采、情调、气势的集中体现。它统帅着、影响着、支配着作品中其它的非主导风格(次要风格),决定着作品的基调。”[3](p165)不过,作者自己事后意犹未尽,仍觉不满:“总的来说,此画在表现漓江‘秀’的特点上做得还不够。

阳刚之气太盛,阴柔之美太不足。比如山的动势大;那种很有‘万点桂山尖’的特点的点、尖、小山不够多;山的色彩也缺少点‘青绿味’。看来,这与我的性格、环境、经历有关,因我以前多画名山大水,即使尺幅小作也力求气魄雄浑;又由于我久居南方,望‘绿’生畏,因而省掉了很多该用的绿色。另外一点是‘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