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集团李建文 挑战抗生素“四大家族” 上海医药集团重组鲁抗

2017-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药鲁抗将实行中高层持股."鲁健中心"是鲁抗集团中高层持股的一个机构,类似于持股会或资产管理中心."其实,上药下属的二三级公司早已开始实行M

上药鲁抗将实行中高层持股。“鲁健中心”是鲁抗集团中高层持股的一个机构,类似于持股会或资产管理中心。“其实,上药下属的二三级公司早已开始实行MBO。此举是为了调动鲁抗集团的积极性。”上药抗生素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建文在记者采访时说。

上药的意图

上药为何对鲁抗情有独钟?

“主要是为了夺取鲁抗的原料药,完善上下游产业链,这是战略决定资源的结果。”李建文说。

原料药,一直是上药构建“抗生素帝国”中的空白和梦想。

历史上上海就是中国抗生素的摇篮。第一家抗生素生产企业在这里诞生,我国第一支青霉素钾盐、金霉素、链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二钾氧苯青霉素纷纷出自上海。如今,抗生素又被列为今年上海工业系统八大重点发展产品之一。

然而,上海抗生素生产格局小而散。多次“内战”后,去年,上药集团对旗下的新亚药业、先锋药业、第四制药进行资产重组,成立“新先锋集团”,构建化学合成药抗生素板块,目前三家企业生产的抗生素总量在全国占35%左右的市场份额。

2002年,华源集团入主上药后,把上药下属的众多抗生素企业“放进了一个篮子”——上药抗生素事业部,总资产达30亿元。到2003年,上药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6.65亿元,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头孢类抗生素生产企业。

尝到了甜头的上药因此萌发了打造“抗生素帝国”的梦想,计划到2010年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头孢类生产基地,进而成为全球主要的抗生素生产基地。

上药把低成本和差异化作为了独门利器,定位为以抗生素为主,做精、做强、做大非专利的处方药。

上药抗生素事业部总经理吴建文解释,日本和印度一般都在做好“普药”低端市场后,才进入研发创制阶段,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即使在高端市场的美国,普药市场也占到40%-50%。因此,上药集团抗生素板块将集中抢仿一些专利到期的好产品,既节约成本,又不盲目创新。

然而,上药打造“抗生素帝国”,除了有国内品种最齐全、最丰富、最有特色的抗生素产品外,却缺乏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这样的上游产品。

尤其是,在今年国家实行抗生素降价和药房限售政策后,购买大宗原料药的成本大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为此,上药曾规划了自己的原料药基地,在上海奉贤建立一个规划面积近1平方公里、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抗生素工业基地。

重组鲁抗,更为上药的原料基地打开了局面。

鲁抗集团主营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药用中间体、原料药等,是国内惟一同时拥有抗生素三大母核6-APA、7-ADCA、7-ACA生产技术的药业基地。不久前,鲁抗集团投资11亿元,上马了年产1000吨的青霉素工业钾盐及半合成系列产品项目,形成了我国青霉素原料药到半合成产品最完整的一条生产链。

如果重组成功,上药拥有的红霉素系列产品及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都可以利用鲁抗集团的生产线进行生产。

12月2日,李建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接手鲁抗集团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远比自建划算。鲁抗地处山东济宁,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环保成本都比上海低。不建自己的基地,上药打造抗生素帝国至少节约了3年~5年的时间。”

上药还有更大的野心。

这是华源入主上药后,华源董事长周玉成在上药第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八年航母”目标。李建文向记者解释,航母不是指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而是要成为重量级的跨国公司。

在打造航母的计划中,上药成立了抗生素事业部,原料药、处方药以及中药与OTC事业部,共同成为核心主业。“其中,抗生素板块是上药实施航母战略的主力军,是上药现金流的主要来源。”李建文说。

从世界趋势来看,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8%,但中国市场每年却有超过20%的增长。世界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额为40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就占一半多的市场份额。

利润上,尽管都是抗生素,一支青霉素的价格和“赛福松”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价格相差达十几倍甚至数十倍。抗生素实际的利润是其他药物的几倍。

因此,李建文说:“从短期来看,近期国家对抗生素的政策导向,对企业影响非常大。但从长远来看,国家对5000多家抗生素制剂生产厂家的整顿,将使上药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形成抗生素的合理的产品布局,从而早日形成航母雏型。”

挑战“四大家族”

不管是打造“抗生素帝国”,还是成为全球医药航母,在抗生素领域,上药首先要打败“四大家族”。

然而,四大家族中,除了鲁抗医药出现首亏,另三位个个都是劲敌。

华北制药是我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拥有两个亚洲最大的青霉素粉针车间;哈药集团的抗生素原料药年生产能力全国第二,抗生素粉针生产规模则与华北制药相近,但在部分头孢菌素原料药市场份额上,表现更好;石家庄制药不仅是国内四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还是四大维生素生产基地之一。

除了石家庄制药是香港最大的制药上市公司外,和鲁抗集团一样,华药和哈药在内地都有A股上市公司。

假手鲁抗,上药夺得了产业链完整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然而,原料药同样是其他抗生素家族的强项。

四大家族中,华北制药和哈药,都是荷兰帝斯曼集团在中国最大的原料药供应伙伴。

帝斯曼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抗生素原料制造商,世界上半数以上抗生素原料都是该公司提供的。其前身是荷兰国家矿产公司,来自帝斯曼的资料显示,其生命科学产品占到集团销售利润39%。2002年,帝斯曼在中国市场上就有1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不仅充当卖家,帝斯曼还将成为华北制药的合资伙伴。近日,双方已签订合资意向协议,帝斯曼将在华药集团层面和子公司层面同时进行投资,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持有股份,其中在集团公司层面持股比例不低于25%。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说:“目前国内原料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同样的产品,国内企业的成本并不比进口低。帝斯曼的策略是用最低的成本生产相对质量好的产品。”

因此,与其说上药的对手是国内抗生素家族,还不如说是站在他们身后的帝斯曼。李建文就坦陈,“上药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来自国外。”

李说,为参与国际竞争,上药要实现“三化”实体化、公众化和国际化——“实体化‘就是内部整合,这一步上药已完成;“公众化”指的是上市。上药的目标是2006年以前成功上市。上药拆资1500万元,聘请了麦肯锡做咨询顾问。李建文说:“尽快上市,不仅大大提高上药的国际知名度,还将迅速解决融资问题。”

上药上市募集的资金用在哪里?据称,主要用于国际并购和合作,以及建立跨国的研发机构,从而尽快实现国际化。“在和鲁抗集团合作的同时,上药也正在和几家境外医药企业谈,已有意向性。”李建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