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大渡河 最年轻的黄埔军官 兵败大渡河不遗憾 最大的遗憾是杀错了一个人
小编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考入黄埔军校的那些学生们都是多大年龄吗?
大都是二十岁左右。太小了,离家太远,没有自立能力。太大了,就错过学习的黄金年龄了。比较大的你像矮个子胡宗南,考入黄埔军校时都快三十了。最小的才16岁,他就是被称为蒋介石“鹰犬将军”的宋希濂。
所谓的“鹰犬将军”,顾名思义,宋希濂是蒋介石的死党,嫡系,直到解放战争的最后关头他还在负隅顽抗,宁死不降,被俘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拔枪自杀,被下属拦住后,一有机会就想逃跑。这就是蒋介石的好学生宋希濂。
然而,大家可能想不到,如此忠诚于蒋介石的宋希濂曾经是共产党,他和陈赓是好朋友,都是湖南湘乡人。想当年,二人一起去广东考黄埔军校。别看宋希濂年纪小,人却很精明,很会拉关系。他既是国民党员,又是共产党员,倒是两边都不得罪。这倒还不算啥,关键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厉害。加入国民党的入党介绍人是蒋介石和廖仲恺,天大的面子啊。加入共产党的入党介绍人是陈赓,一个决定他后半生命运的人物。
“中山舰事件”爆发后,宋希濂不能再脚踏两只船了,他旗帜鲜明地退出了共产党,跟着蒋介石走了。但是,宋希濂承诺,不跟共产党打仗,支持国共合作。所以,作为蒋介石的嫡系爱将,蒋介石组织的五次“围剿”红军行动,他前四次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只勉强参加了第五次。也算是说话算数的男人。
作为一员名将,宋希濂在抗日战争中打出了声望。尤其是在河南固始富金山之战中,宋希濂亲自到前线督战,与士兵共进退,慷慨激昂地说,36师要永远站着,绝不能趴下。狠狠地打,弟兄们才能死而无憾。最终,36师和日军血战10天,重创日军,自己也几乎全军覆没。
在解放战争中,宋希濂被蒋介石任命为华中“剿总”副司令员。正司令是谁呢?白崇禧。那是个专断跋扈的人物。宋希濂受不了白崇禧的跋扈气,就带着队伍驻扎在湘鄂西。
蒋介石本以为人民解放军要从陕西方向入川的,没想到毛主席棋高一招,我第二野战军从湘鄂西入川了。宋希濂抵挡不住,在大渡河兵败被俘。大渡河是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葬身之地,宋希濂竟然重蹈覆辙。
这很遗憾吗?当然遗憾了。宋希濂说,1949年,是他有生以来最不幸的一年。这一年,他的父亲和妻子相继去世,这一年,新中国成立,国民党垮台,这一年,他身败名裂。刚刚42岁的中年军官,一下子白了头。
然而,这却并不是他最遗憾的事情。那么宋希濂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呢?
1933年,李济深和爱国将领蒋光鼐等人在福建发动了反蒋兵变,蒋介石派遣各路大军前去“围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宋希濂来到了福建,做下了他一生最为遗憾的事情。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原中共中央最高负责人瞿秋白因病留在了苏区。眼看病情日益严重,瞿秋白准备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结果被叛徒出卖而成了宋希濂的俘虏。
瞿秋白是一个文人,他是鲁迅先生的好朋友。看过电影《黄金时代》都知道,他和鲁迅先生是能进行心与心深沉交流的挚友。鲁迅先生著名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是写给瞿秋白的。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在他的著名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中,对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更为详细的叙述。
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文人有一腔革命热血,他在28岁的时候成为中共最高负责人。毛主席后来很惋惜地说,“怎么未有一个人,又懂政治,又懂文艺,要是瞿秋白同志还在就好了”。
怎么处置这样一个共产党的高层领导呢?兹事体大,宋希濂不敢擅自做主,请示蒋介石该怎么处置,蒋介石给了他四个字,“就地枪决”。宋希濂是听话的好学生,便将瞿秋白枪杀在长汀中央公园。瞿秋白临死时要求面向枪口,谈笑风生,死亡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种大休息罢了。
宋希濂晚年为此事后悔不已,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瞿秋白临终前不是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对一生从政的曲折进行反思和总结。后来这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非议,有人说瞿秋白是叛徒,对党不忠诚,曾经变节了。
事隔多年,是是非非,何人能定?关键时刻,宋希濂站了出来,他是当事人,是刽子手,当然最有发言权了。宋希濂说,瞿秋白死的时候还在唱《国际歌》,根本没有变节,为瞿秋白洗刷不白之冤,总算让宋希濂的内心得到一丝的慰藉。
1980年,宋希濂去美国定居,在海外积极发展爱国统一事业,以至于被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指责为“中共鹰犬”。看来,“鹰犬将军”的帽子宋希濂是摘不掉了,只不过,前半生是国民党蒋介石的“鹰犬”,后半生是人民的。1993年,宋希濂病逝于纽约,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