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书法 范迪安:文化书法与书法生态
在当今学术界,有一位富有独特造诣的学者。他的许多著述思维跨度很大,兼有充分的思想深度。笔者每次读来,都感到为之一新他提出的许多学术问题,例如文艺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现代性与当代文化价值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对话,发现东方与书法文化输出,21世纪中国文化创新与中国形象重建等,都是当代学术的前沿问题。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他所阐发的见解,在当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位学者就是北京大学书法所所长、著名教授王岳川先生。
在进行学术思考和研究对话中,王岳川教授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领域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并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书法的倡导者和书法文化发展的推进者。著有《书法艺术美学》、《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书法文化十五讲》,主编了洋洋250万言的《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中外名家书法讲演录》(上下卷),最近又将推出"北大文化书法丛书"第二辑《美国书法史》、《欧洲书法史》、《东南亚书法史》、《港澳台书法史》、《日本书法史》、《韩国书法史》等。
他在文化与书法的研究中的文化推进和意义创新,值得申说。
王岳川教授近年来提出了"文化书法"的新思想,致力于东方书法的世界化。在当代书法的文化定位发展的基本问题上,王岳川教授强调书法的原创性和寻找国际审美共识,坚持认为中国书法需要具备一种大师气象和国际眼光。在他看来,21世纪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真正的原创型书法家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书法大师。
当代中国书法最大的课题在于寻找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把结构张力、笔墨情趣以及幅式变化这些语言从本民族传统的审美空间扩散到更大的现代文化空间中去,形成一种国际性书法审美形式通感或基本共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借鉴西方一些现代艺术的形式通约,融入我们的本土文化内容,使之充实而具备现代形式美感。王岳川指出,从本土主义出发后,应该提出世界主义的书法,就是说书法不仅仅是东方化的审美需要,也是整个人类的审美需要。
"文化书法"的理念,强调"走近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要求书法的中和品格、创新意识、生命体验、高妙境界等的紧密关联,对中国书法的国际形象和精神生态平衡价值是有重要启发意义的。这种将书法纳入国际文化发展大语境中加以思考的思路,值得书法界认真思考,从而使中国书法在不断创新的精神意识中,成为人类审美的重要文化方式。
除了书法理论批评以外,王岳川从小习字不辍,遍临名帖。上大学期间曾经获得四川省大学生书法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书法优秀奖,国家教委书法比赛一等奖等。在执教北京大学期间,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教学工作,以思集识,以识带笔,形成了他学者型的书风。
王岳川教授早年专攻颜楷,用笔取势筋骨厚重,追求恢宏磅礴的大美。后转向二王行草,用笔行中带草,方圆并施,又补之以学术浑厚之气,不激不厉,颇富文人韵意。再后取苏之酣畅意态和米之风樯阵马,结体稳中富险而兴随笔划,章法错落起伏而又真率自然。
自上世纪90年代,他全力攻草,潜心怀素王铎,融入自家性格,使得书法既有文人情怀的温润,又有专家练达的风骨。其草书善以线条切割空间,形成奇险结构。运笔时锋酣墨饱,一气呵成。
清劲飞扬的用笔,使字体间架上下呼应,左右顾盼,笔断意连处更显出活泼飞舞的动势,整体上具有淡泊萧闲、冲气为和的境界,将古典草书的逸趣转为一种今日文人的逸情;其楷书则具颜真卿的凛然正气和率真神韵,显示出旷达的胸臆和从容的心性。
王岳川的书法美学追求是线条运行所造之境。依笔者浅识,书法以线条为生命,气韵生动的线条是最富于美学意味的语言。在王岳川的作品中,那些经过思想和感觉过滤的线条,以其纯净的运行轨迹不仅述诸视觉,也述诸精神。那变化丰富、莫测端倪的线条集合,其势、其意、其味、其情难以穷尽。
在线条的舒展中,可见书家心手合一的纯度已化为一片天机的律动,让人通过这种指腕使转所留下的轨迹,反观书家的心路历程,体验书家的心灵世界。按王岳川的理想,中国书法在新世纪当做跨文化的前锋使者。
这个使者的本真性质,应该就是披染了文化情怀和具备视觉感性的线条。书法艺术那忘怀骋情的线之脉动,实在是心之脉动,是书家自在自为的"我之境"。这种最直观而又最内在的视觉艺术形式,当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对话的桥梁。
王岳川认为,当代走近经典的书法风尚已然淡漠,书法家代表作处于长久难产之中。有的书法家日复一日地自我低水平重复,书法界大量非代表作的灌水之作大行其道。因此,当代书法在20世纪后期群众运动之后,亟须推出新世纪名家和大家的代表作,简历行之有效的代表作创作、评价、展出、宣传制度。
如果书法家有意识地吸收传统并可持续地攻克当代书法新高度,尽量减少平时大量的低水平应景之作,定会激发生命巨能并创造出自己的代表性作品。他不仅这样说,同时也这样做,使得他的书法呈现出经典书法的书风,并有区别其他书法的正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