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音乐学习与欣赏体会

2017-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几个周末,看甘肃卫视"大戏台"秦腔戏迷获奖者表演,总觉得听起来不太入耳,表演者唱的挺不错,但伴奏总觉得包腔不够,经随腔调音试拉,才知是板胡

近几个周末,看甘肃卫视“大戏台”秦腔戏迷获奖者表演,总觉得听起来不太入耳,表演者唱的挺不错,但伴奏总觉得包腔不够,经随腔调音试拉,才知是板胡等乐器调音不准,定调比F调高但又不到#F,演员唱的是#F调。据我所知,现在秦腔唱腔定调一般是#F、F、G等调,如果用交响乐队伴奏,多用F、G调,随演员唱腔定调也有,但在正规演出和教学中不提倡,因为不利于秦腔音乐普及和发扬光大。

今年以来,陕西“秦之声”乐队板胡演奏由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团的冉飞担纲,因其手法娴熟,且是肖炳的弟子,加之乐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本人也是秦腔板胡爱好者,刚开始学时是跟着肖炳的《秦腔板胡演奏法》磁带练板头和衔接过门,后来跟着甘肃音像出版社《秦腔名家名唱卡拉OK》磁带学,因其板胡操琴者是肖炳老师,且唱腔和伴奏是分声道录音的,可以只听伴奏或把原声伴奏去掉试着给唱腔伴。

后来跟着本市七一秦腔团的板胡首席陕西长安籍、张新怀的弟子学习,顺便帮其换板胡琴头和面板,共同探索秦腔板胡琴头材质大小与发音的关系(曾用几十个琴头和面板进行试音找出琴头大小软硬、面板薄厚软硬与音调音质的关系)。

为了学秦腔板胡演奏,我曾购置紫檀秦腔及中音板胡3把、高音板胡1把(F、#F、G、A、D调减少调弦),并向北京常青琴弦厂订做由杨满元定制规格的秦腔板胡弦50套,后来又向北京星海乐器厂订做秦腔板胡弦100套(陕西剧团常用的琵琶4弦、扬琴29弦规格),把用作外弦的扬琴29号弦、编号为27、28、29、30、31钢弦、银质弦等各订做了5套,以便试用。

本打算有机会去陕向杨满元、肖炳老师请教学习,可惜时间不等人,两位老师均已作古。近几年,我以杨天基《秦腔板胡演奏基础》、肖炳《秦腔板胡演奏法》为教材,结合肖炳《秦腔板胡演奏法》和卢东生《秦腔板胡演奏与欣赏》磁带学习,并把沈诚、吉喆、杨满元、卢东声、肖炳、荆生彦、王东生、张新怀、李书、冉飞、韩小青、邓增奇等的光盘或录音作为样本,多看多听,有疑问多向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团的李书老师请教,他现在虽担任秦腔团的领导职务,但他是吉喆、杨满元、肖炳三位老师的亲传弟子,又是陕西板胡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具有很深的功底,作品得奖颇多,近期又获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硕士学历,教学也认真,实获益匪浅。

只可惜记熟的唱段太少,且遇快速唱腔弓速跟不上,实进展不大,大有心灰意冷之感。

我自小喜欢秦腔音乐,每每听到其优美旋律,总能使自己感动。如:由赵季平作曲的大型秦腔交响乐《祝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很好,而其与肖炳等作曲、肖炳与其弟子参与操琴的秦腔外景片《祝福》很受西北秦腔戏迷的喜爱,不管到那个自乐班都能听到其经典唱段。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秦腔电视连续剧《走出大山》、《狸猫换太子》、《王宝钏》等,唱腔很好地继承了秦腔名剧的经典音乐,有创新但又与主流传统经典名段音乐离得不远,能吸引秦腔爱好者去观赏、去学习,是秦腔艺术发扬光大的好的举措和榜样。不像有的获奖作品,脱离秦腔体勉强强调主题,突出编剧及个别演员,作曲不伦不类,秦腔元素少了,观众不喜欢看也不爱听。

说起秦腔音乐与秦腔板胡演奏,我认为确实需要创新,需要多尝试象《梦回长安》那样,与交响乐靠拢,让其形成流传全国的西北音乐。在板胡演奏方面应该多借鉴歌舞板胡的演奏技法,比如:用二胡及中高音板胡的指法、少用保留指、揉弦兼用滚揉、高音用三到四把位本音、b7和#4及搂弦尽量少用(25、24用垫指滑音或实音)等,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沈诚、吉喆、张新怀、杨满元等的演奏手法,当然,卢东升、肖炳老师的的揉弦、搂弦及细腻的演奏技法和强烈的情感感染力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同时要引导演员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找出各流派与秦腔歌舞音乐及交响乐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在学习继承而不失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秦腔名段,这样既利于秦腔艺术的普及,又可以培育潜在的观众和市场,象陕西信天游、黄梅戏、越剧、京剧等,在全国都有大家传唱的名段。

这就要求在秦腔音乐创作与演奏上做到精益求精,精确到每一个音符。陕西戏曲研究院和易俗社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局限性,应相互借鉴,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只要作品被西北乃至全国戏曲爱好者认可,就不怕院团走向市场,甚至可以主动出击组团发展,达到以作品出效益,以效益促发展,既改善院团条件又能增加演职员收入,让秦腔演职员成为其他行业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