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下的小女孩杨坤 特写:杨坤强的新年“心”事

2018-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社贵阳2月16日电 特写:杨坤强新年"心"事新华社记者 汪军这几天,来自澳大利亚的一笔3万斤米粉订单,让"杨老大米粉厂"老板杨坤强忙得脚不沾地."逐渐有了品牌效应,今年国外老板也来买我的米粉.厂里最近断货,每天缺口大约10吨,过完春节就要抓紧扩大生产规模."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厂房里,杨坤强向记者谈起了新年规划,今年还要聘请一名货车驾驶员,重点组建一支专业营销团队.路灯下的小女孩杨坤 特写:杨坤强的新年"心"事杨坤强的米粉厂

新华社贵阳2月16日电 特写:杨坤强新年“心”事

新华社记者 汪军

这几天,来自澳大利亚的一笔3万斤米粉订单,让“杨老大米粉厂”老板杨坤强忙得脚不沾地。

“逐渐有了品牌效应,今年国外老板也来买我的米粉。厂里最近断货,每天缺口大约10吨,过完春节就要抓紧扩大生产规模。”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厂房里,杨坤强向记者谈起了新年规划,今年还要聘请一名货车驾驶员,重点组建一支专业营销团队。

路灯下的小女孩杨坤 特写:杨坤强的新年“心”事

杨坤强的米粉厂四五年前还是一个家庭作坊,如今已成为遵义食品行业的大企业。

“小作坊”到“大工厂”,沉淀的是杨坤强和妻子刘正念这对返乡农民工夫妇艰苦创业的十年岁月。

考虑到照顾孩子和家庭,2006年,外出务工多年的杨坤强夫妇从广东回到家乡。妻子刘正念告诉记者,当初回遵义老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心想把父辈经营的“米粉生意”做大做强。

路灯下的小女孩杨坤 特写:杨坤强的新年“心”事

“去过广东,到过福建,电子厂、织布厂、食品厂,干了不少行业。”刘正念说,一年到头在外花销大,过年回到家,几乎没什么存款。

从广东回到老家那一年,夫妻两人的“总资产”只有1000元。也就是靠着这1000元和两人没日没夜地打拼,杨老大米粉厂一天天变成当地米粉行业“老大”。

路灯下的小女孩杨坤 特写:杨坤强的新年“心”事

借钱买三轮车,找客户筹款,建简陋加工厂……历经两年时间,杨坤强的“夫妻店”每天可以生产出4000斤米粉。后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贷款购买新设备,米粉厂生意越做越大,日均生产量达8000斤。

创业很艰辛,家庭作坊式生产,也转型升级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2013年,遵义一家大数据公司为米粉厂“量身定做”了网上销售方案,自此,“杨老大米粉”乘着电商平台东风,香味飘得更远了。杨坤强夫妇公司的产品也多样了,有鲜粉、干粉、红薯粉等,光干粉每天的销量就有10吨。

刘正念告诉记者,现在超过三分之一的产品通过网络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有的还出了国门。“天天都有订单电话,但是库房没有货,我们很着急,过完春节一开学,学校食堂的订单又要马不停递送。”她焦急地说。

杨坤强同样感到着急,最近浙江、云南几个总代理陆续办理新一年订单。他谋划着,过完春节更大规模的生产线必须投入使用。“确实烦恼,但这是幸福的烦恼,今年规模做大一点,就给大家涨工资。”他说。

今年66岁的赵先明是汇川区泗渡镇的贫困户,在杨老大米粉厂已经上班4年,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米粉淘洗、车间清洁,一天五六个小时。他说,过了春节继续干。在已经解决70多位当地村民就业的基础上,杨坤强说,今年有望再吸纳部分村民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