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怎么死的 民国四大公子的收藏境界:张伯驹宁死不卖藏品

2019-06-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伯驹.袁克文.溥侗.张学良因其身世显赫,又兼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不被礼教约束,常做惊人之事,被时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四公子虽然秉性各异,造化有差,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收藏.张伯驹:人格豪迈还珠于民张伯驹怎么死的 民国四大公子的收藏境界:张伯驹宁死不卖藏品张伯驹,生于官宦世家,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他一生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却坦荡无私心,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而不改其志.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

张伯驹、袁克文、溥侗、张学良因其身世显赫,又兼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不被礼教约束,常做惊人之事,被时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四公子虽然秉性各异,造化有差,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收藏。

张伯驹:人格豪迈还珠于民

张伯驹怎么死的 民国四大公子的收藏境界:张伯驹宁死不卖藏品

张伯驹,生于官宦世家,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他一生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却坦荡无私心,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而不改其志。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帖》都曾是他的藏品,经他手的历代顶级书画名迹更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

张伯驹怎么死的 民国四大公子的收藏境界:张伯驹宁死不卖藏品

其中《游春图》不但使他由豪门巨富变得债台高筑,甚而还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张家却拿不出钱来赎人,无奈之下便要变卖藏品,先生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被绑架八个月之久,面临随时撕票的危险,先生岿然不动,其传奇般的际遇,成为久传不衰的佳话。

张伯驹怎么死的 民国四大公子的收藏境界:张伯驹宁死不卖藏品

他从上世纪50年代起陆续将自己的收藏捐赠给国家。

袁克文:乘兴而藏兴尽而让

袁克文,袁世凯次子,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他每次南下游玩必然宝马轻裘,但凡所喜文物,典当变卖随身财物,不惜一切代价亦要得手,特别是见到宋元刻本,必设法购得。藏书多为清廷内府藏本,价值最高的有29种、116册,自署“皕宋书藏”。

他对收藏的宋刻巾箱本《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8种,尤为喜爱,辟“八经室”专门贮之。虽然对收藏挥金如土,但颇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公子做派,绝不恋战,兴尽就转让。

又因遭长兄袁克定嫉恨,在所藏诸书上铭记钤章一枚“二皇子”以自嘲。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袁世凯死后,袁克文分得的家产不久便被挥霍一空,中年生活困顿,不得不变卖收藏以度日,死后连筹办丧事的钱都由青帮门徒筹措。

溥侗:信手挥霍爱之必取

溥侗,与溥仪同族,末代皇亲贵胄,世人尊称为“侗五爷”。“信手挥霍,爱之必取”是溥侗的收藏态度,有一次,溥侗相上了言菊朋院子里的一棵树,认为姿态很有画意,想移植在自己家中,便与言菊朋商量。言菊朋说:“我没打算卖树,您如果十分喜欢这棵树,我就送给您,可是您怎么搬走?要是移到您家种下去不活,那不是可惜吗?”为此,溥侗请来护国寺悦容花厂工匠,在言菊朋家对这棵树养护了五年,运走之时还拆了言菊朋家和自家的一段院墙,才移植成功,花费自然了得。

就算是再厚的家底儿也经不起这样折腾,民国以后,溥侗生活困顿,只得变卖藏品,后来竟靠借贷度日。溥侗虽未因收藏留名,其“随性而取”的藏家风范却为人所称羡。

张学良:无心插柳藏因人贵

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而成千古功臣,他与收藏也颇有渊源。他的收藏多为早年购进,涉及到古籍、文玩、书画等领域,收藏之丰富堪与张伯驹比肩。将军藏室名为“定远斋”,因此其藏品多钤有“定远斋”、“定远斋主人”、“毅庵”、“汉卿”等藏印。

大半辈子的幽禁生活并没有磨灭将军心中对藏品的热情,马未都讲过这样一件事:在20世纪80年代末,将军把大部分的收藏拿出来拍卖,所得的款项都捐给社会。将军晚年定居夏威夷后,将最后所剩藏品或赠送或拍卖,宋谢元绢本画《桃花》、明代徐渭《葡萄图》、明陈洪绶《莲花鸳鸯图》以及清代郑板桥、石涛和任伯年等名家的真迹悉数登场,创拍卖新高,成为收藏界一大盛事。

张大千亲赠张学良的画作《湖山轻舟》、《秋声图》和《水竹幽居》也均拍出高价,行家认为,物以人贵,将军所藏的文物,因其知名度而身价百倍,足见将军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