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和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奠定盛世:汉文帝是如何无为而治的

2019-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的是治国之道,出自<道德经>.治理大的国家要像烹饪小鱼一样,或许让人难以理解:这样的清静无为,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其实,这句话用极其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极其复杂的治国韬略--国家治理不宜朝令夕改.如果以个人的主观好恶去改变社会,忽左忽右,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难免动乱不安.相反,政策法令如果能够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就能收到富国强兵的作用.文景之治和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奠定盛世:汉文帝是如何无为而治的历史上,对老子治国思想较有研究且娴熟运用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的是治国之道,出自《道德经》。治理大的国家要像烹饪小鱼一样,或许让人难以理解:这样的清静无为,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

其实,这句话用极其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极其复杂的治国韬略——国家治理不宜朝令夕改。如果以个人的主观好恶去改变社会,忽左忽右,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难免动乱不安。相反,政策法令如果能够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就能收到富国强兵的作用。

文景之治和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奠定盛世:汉文帝是如何无为而治的

历史上,对老子治国思想较有研究且娴熟运用的,当数汉文帝刘恒了。在吕后专权的日子里,他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顺利地继承到了王位。执政23年来,他总体上也是以清静无为的方式来安定人民。

文景之治和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奠定盛世:汉文帝是如何无为而治的

刘恒即位之初即下诏:现在的法律对违者本人作出处罚后,还要株连当事人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兄弟,这是不可取的!今后,要废除各种罪犯家属为奴婢及各种相连坐的法令。

同时,还下诏救济鳏寡孤独和穷困的人:80岁以上者,每月赐给米、肉、酒若干;90岁以上的,另外再赐帛和絮。郡国二千石长官要派出负责监察的都吏,循环监察所属各县,发现不按诏书办理者给以责罚、督促。

文景之治和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奠定盛世:汉文帝是如何无为而治的

文帝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臣民产生影响。稍有不慎,就会有人投己所好,从而滋长不良风气。一次,有人进献日行千里的宝马。文帝反问:“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意思是说,我自己乘上千里马,独自跑到哪里去呢?据此,他把马退给了进献者。接着下诏:“朕不受献也,令四方毋求来献。”

此外,文帝还能以身作则,做到勤俭节约。在位期间,宫室、园林、服饰器具都没有增加。史料记载,文帝曾想修一个露台,召来工匠计算,需花费一百斤黄金。文帝说:“一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民户十家财产的总和。我居住着先帝的宫室,经常惧怕使它蒙羞,还修建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常常身穿粗丝衣服,并要求宠爱的慎夫人所穿的衣服不得拖到地面;所用的帷帐不刺花纹,以示朴素。

修建霸陵,一律使用陶制器物,而不准用金、银、铜、锡装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不另兴建高大坟堆。

为引导百姓安心从事农业,文帝还一次次减免税收,勉励农民通过诚实劳动赖以生存。总的来看,文帝统治期间的政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正是在清静无为中,做到了不扰害百姓,因而国力随之大增。

汉景帝继位后,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到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社会和国家都比较富庶了。故司马迁写道:“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而府库余货财。”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确实称得上太平盛世。因此,史家赞颂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它也为“汉武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伟大的思想总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检验。1987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名言,引发强烈反响。近年来,西方学界更是掀起了探讨老庄思想的热潮。但遗憾的是,我们自己还没有充分认识这一宝藏的价值,甚至还在一味批判“治大国,若烹小鲜”等传统理念的消极面。这也太对不住我们的祖先了吧?(来自《解放日报》 苏虹 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