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伐纣的理由很男人

2018-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论语 · 泰伯>里孔子说:"(周文王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在孔子眼里,周文王真是大德仁君.只是,若周文王真如此顺服商朝,如何解释这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呢?许倬云在<西周史>里写到:" 周人大约已居渭水流域,黄河中游之半,并加上晋南及江汉,而殷商占了黄河下游及东夷所在的淮上以迄海边.周武王伐纣的理由很男人双方盛衰之分确已判然." 周文王如此扩张,不就是想灭了商么?当然,儒者是不

《论语 · 泰伯》里孔子说:"(周文王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在孔子眼里,周文王真是大德仁君。只是,若周文王真如此顺服商朝,如何解释这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呢?许倬云在《西周史》里写到:" 周人大约已居渭水流域,黄河中游之半,并加上晋南及江汉,而殷商占了黄河下游及东夷所在的淮上以迄海边。

周武王伐纣的理由很男人

双方盛衰之分确已判然。" 周文王如此扩张,不就是想灭了商么?当然,儒者是不会同意我这判断的,他们会质疑周文王为什么到死都没有攻打商朝呢?呵呵,不是周文王不想攻打,而是上天没给时间他攻打。当周文王把商周边方国清理干净的时候,他死了。别激动,不是我信口开河,有史为证:

周武王伐纣的理由很男人

"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 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 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史记 · 周本纪》)

周文王的遗憾,周武王当然不能漠视。所以周武王姬发继承老爸的大王之位后,用心武备,积极伐商。当然,姬发知道只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消灭 " 大邑商 " 的,得有帮手。《史记 · 周本纪》记载:"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 太公望就是姜太公,他可是众望所归的第一号帮手,自从被周文王从钓鱼运动中发掘出来后,姜太公就一直是周国重臣,司马迁说周文王经常 " 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谋,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

周武王继位后,老臣姜太公自然更被看重,可以说是 " 一言九鼎 "。在商纣王以天命自居,商朝大臣死的死、逃的逃时,周武王觉得攻伐商纣王的时机到了,用龟甲算了算命,谁知 " 龟兆不吉 ",而且狂风暴雨突然兴起,可把周国大臣们给吓傻了,周武王也没了底。

这时候,一个强悍的身影飚出来,一句把大伙儿给镇住了:" 赢定的仗,还算什么命!

" 周武王看到姜太公自信满满的神情,把心一横:" 开打!"(《史记 · 齐太公世家》)对于姜太公这一关键时刻的威武表现,周朝后人无比仰慕:"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 · 大雅 · 大明》)在姜太公的坚持和周武王的信任下,大军出动了," 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史记 · 周本纪》) 其中包括了 " 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 "。

一个甲子日的黎明时分,周武王的军队到达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召开誓师大会。武王左手拿着黄色斧钺,右手拿着白色旄牛尾旗指挥,说:" 大家一路来辛苦了,西方的人们!各友邦国君和办事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啦。

" 老大要发誓,四周一片安静。周武王很满意听众的表现,高声发誓:" 古人有话说:‘母鸡不应该在早晨啼叫。

如果母鸡管早晨啼叫,这个人家就会倒霉。’现在商王纣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视对祖宗的祭祀不问,轻视并遗弃他的同祖的兄弟不用,竟然只推崇尊敬四方重罪逃亡的人,用他们做大夫卿士要职,使他们残暴对待百官百族,在商国作乱。现在,我要对他奉行老天的惩罚!"

" 惩罚!惩罚!" 军中响彻配合的声音。周武王听得热血沸腾:" 今天举行战前的军事舞蹈,在徒手舞蹈上,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将士们,要努力啊!在刺击舞蹈时,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

努力吧,将士们!大家要威武雄壮得象虎、貔、熊、罴一样,在商都的郊外,举行舍车、徒步的演习,让我们西方的勇士们投入战斗,一往无前。" 这时的士气已经膨胀得无以言表。当然,伟大的领袖是不会被表现所迷惑的,周武王来了个点题的收官之语:" 如果你们不努力,那就要在你们的身上执行刑戮!" 这句话让将士们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武王训话完毕,战事正式开启。周的战车三百五十辆,列阵在牧野。商王纣自负有天命附身,完全没有把周的军队放在眼里,率兵迎战。(《逸周书 · 克殷》)《尚书 · 武成》告诉我们:"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罔有敌于我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 "。对于《尚书 · 武成》的这段表述,孟子表示不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而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 ?"(《孟子 .

尽心下》)孟子认为周武王军队是仁义之师,是无敌的,纣王的暴虐之师怎么可能跟武王的仁义之师打到 " 血流漂杵 " 呢?司马迁非常同意孟子的观点,所以在《史记 · 周本纪》写到:"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

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我觉得,还是《逸周书 · 克殷》的描述比较客观:" 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 没说打得艰苦,也没说打得容易。

商朝军队的大败,让商王纣傻眼了,奔回朝歌,登上鹿台(传说其广三里,高千尺)自焚。(《逸周书 · 克殷》)对于这么一个名声恶劣的暴君,后人觉得让他自杀而死太便宜了,指出纣王是被周武王 " 追斩 "。(《吕氏春秋 · 古乐》)这么说有依据么?当然有。春秋时期的《竹书纪年 · 周纪》提到:" 武王亲禽帝受于南单之台。" 周武王亲手抓了纣王,没理由不亲手杀啊。

经过一场大战,一个新的王朝——周朝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