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 龙应台《可以原谅但不可以遗忘》与阿伦特“平庸之恶”是否背道而驰?
蟹妖。这两天特意看了相关文章,说说我的想法吧。 阿伦特是犹太作家,代表的是典型的犹太人思维方式,而龙应台恰恰是反对了这种犹太人的思维。这很有可能与两位作家的经历和教育有关。 阿伦特的青年时期完整的经历了德国的严谨的教育、德国及欧洲的排犹,自27岁起在欧洲各国流亡并帮助其他流亡的犹太人,可以说她本身就是德国与犹太人仇恨的见证人。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铭记仇恨,并不忘报复是非常正常的。提出“平庸之恶”观点的时期,针对的是纳粹高官用“体制行为”为自己辩护和脱罪。
而龙应台生于1952年,作为战后婴儿潮的一员,本身对二战或是抗战或是内战都是没有直观体验的,因而她愿意接受现状,愿意无视政治、党派的纷争也是正常的。
正如她文中提到的老麦,在她看来,不过是一个无争的老人,她以一个年轻的旁观者的视角,认为无谓为追责这样一位渺小的责任人而花费这样的人力物力,确实也不过是人性的慵懒罢了。 我想,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追责战争的罪人,还是要考虑国家的实力和民众的意愿的。在群情激愤要求惩治战犯的国家,即使有原谅的声音出现也会被淹没在人海中;而一个慵懒平和的国家,那些追凶的人,也只是一些孤独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