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2(淮海战役)电影 观潮: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程(一)

2018-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淮海"战役计划,计划的作战区域和使用的作战部队仅限于华野,这是粟裕的职权所限,他仅是华野的代司令员和代政委,指挥权仅限于华野范畴.所以,如果"小淮海"在历史上真实发生了,粟裕和华野自然就是淮海战役的前线指挥者.然而,"小淮海"并没有成为历史现实.那么,再让我们看看有关其他两个重要方面(军委和中原局)对粟裕"小淮海"计划的意见.修正以及实际战役计划的具体演变过程.大决战2(淮海战役)电影 观潮: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

“小淮海”战役计划,计划的作战区域和使用的作战部队仅限于华野,这是粟裕的职权所限,他仅是华野的代司令员和代政委,指挥权仅限于华野范畴。所以,如果“小淮海”在历史上真实发生了,粟裕和华野自然就是淮海战役的前线指挥者。然而,“小淮海”并没有成为历史现实。那么,再让我们看看有关其他两个重要方面(军委和中原局)对粟裕“小淮海”计划的意见、修正以及实际战役计划的具体演变过程。

大决战2(淮海战役)电影 观潮: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程(一)

9月25日9时,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复电粟裕,要求华野召开一次讨论行动的干部会议,告示中央讨论的意见;同日下午15时,毛泽东再点粟裕,要求粟裕将计划作战区域的敌情告知中央;同日,刘伯承、陈毅、李达代表中原局(这时邓小平在参加中央九月会议,尚未返回中原局驻地)致电军委并告粟裕,表示“我们同意乘胜举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打两淮吸打援敌为最好,”,同一电报中,刘陈李还建议,使用位于鲁西南的华野4、8两纵威胁位于徐州以西砀山一带的敌邱清泉兵团,即可相机夹击徐州援敌,又可向西机动。

大决战2(淮海战役)电影 观潮: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程(一)

邱清泉,绰号“邱疯子”

刘陈李的电报内容,与粟裕计划中的不同点,在于刘陈李提出了对徐州以西地区的注意,而粟裕的原始计划中,没有涉及到这一地区。在一定意义上,刘陈李的这份电报,一方面向军委表态同时华野举行淮海战役,一方面也扩展了一部分最初的淮海战役计划内容。

大决战2(淮海战役)电影 观潮: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程(一)

9月25日19时,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致电粟裕、饶漱石并告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陈毅、刘伯承、李达,批准举行淮海战役,令华野在10月10日前做好行动的充分准备,并召开一次如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议,统一作战意志,调整内部关系。

在战役计划的内容上,主要有两点与粟裕的原计划有所不同。第一点是要求华野留一个纵队在鲁西南担负牵制任务,并将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也开移到鲁西南,加强牵制的力量。这一点与刘陈李电报中的建议一致。

从电报时间上,尚不能确定毛泽东发出此电时,是否已经收到并研判了刘陈李的电报,也有可能是毛泽东对此点的看法与刘陈李不谋而合;第二点更为重要,毛泽东将战役步骤分为三个阶段,——估计敌邱清泉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商丘、砀山),黄百韬兵团将退回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因此华野的战役第一阶段应以歼灭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的黄百韬兵团为目标,这是粟裕原计划中所没有的;第二阶段歼灭两淮高宝之敌;第三阶段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

毛泽东的这个战役计划,后两个阶段基本还是粟裕原淮海战役计划的内容,而第一个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的目标,则是一个重大改变。粟裕在做出原始的淮海战役计划即“小淮海”时,济南战役还没有结束,准备北援济南的黄百韬兵团还没有退回新安镇地区,粟裕向军委报告作战计划时,还没有获得黄百韬兵团的有关情报,所以战役计划中没有将黄百韬兵团作为首歼对象,而是将新安镇和运河车站地区,作为华野主力在苏北兵团攻击两淮时的机动位置。

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提出首歼黄百韬兵团的目标,表明了战役构思与原计划的重大不同。粟裕的原计划,是攻击两淮吸打援敌,这是我军传统的围点打援思路。而毛泽东的首歼黄百韬兵团,则表明的是毛泽东前不久刚提出的“攻济打援”思路。

“攻济打援”,是毛泽东在华野举行济南战役时提出的,这一战役思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军力量的增长和敌军力量的削弱而做出的战役思想调整。“围点打援”的思路,围点是为了吸引敌军来援,重点是打击援敌;而“攻济打援”,则是以围点吸引援敌、打击援敌的同时,将作战重点转移到彻底歼灭被围之敌的“拔点”方面上来。在兵力部署上,以足够兵力在战役主攻方向实施歼敌,同时以更大兵力进行阻援或打援,以保证主攻方向的胜利。

“攻济打援”的前提,是我军在战役总体上占有兵力数量和态势上的优势,进而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战役成果。

首歼黄百韬兵团这一战役目标的提出,是淮海战役计划在筹划阶段的第一次重大改变。从这时起到战役计划筹划中的第二次重大改变发生之前,军委、中原和华东三大有关方面,都是按照毛泽东所提出的这个战役计划框架,对淮海战役进行思考和筹划的。

9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致电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刘伯承、陈毅、华东局,“黄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新安镇地区距徐州甚近,邱李两兵团赴援甚快。

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毛泽东根据这一战役规模的设想,指示华野,“战役时间包括打黄兵团,打东海,打两淮在内,须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战后休整一个月,故你们需准备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

”毛泽东设想的战役进程,仍是前一电报的思路,歼灭黄百韬兵团,进占海州再进占两淮。考虑到华野济南战役后的补充休整和淮海战役的准备,毛泽东指示要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迟到10月20日左右,比前一电报要求的10月10日推迟了10天左右。

徐东阻击战经过要图

10月3日,华野前委下达华野主力休整半个月的命令,10月5日在曲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同时几次召开攻坚研究会议和作战会议,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和战役部署。10月8日,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致电豫皖苏、冀鲁豫、江淮三军区并中原局、华东局、华北局工委并报中央军委,告知战役构想,“华野下一步作战以两淮、新浦为目标,求运动中歼灭黄兵团,具体作战计划正在研究中,”同一电报还令豫皖苏、冀鲁豫和江淮军区部队,开始为淮海战役进行前期的破击作战,要求反复破击津浦路徐蚌段、陇海路徐汴段和徐州至运河车站段,务求在未来的淮海战役期间冻结津浦——陇海路的铁路运输,增加敌军机动的困难。

10月11日晚间,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发给饶、粟、谭并告华东局、中原局。这份电报,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一文。

毛泽东在这份电报中,对战役的第一阶段即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央突破(中央突破,是指歼灭黄百韬兵团,切断徐州与海州之间的联系,随后根据战役发展情况,考虑向东攻击海州或向西攻击徐州或向南攻击两淮地区),提出了详细的部署意见,并明确战役部署要按照攻济打援的原则,以一半以上的兵力,阻击牵制将从徐州东援黄百韬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并第一次提出了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要求:部署中野攻击郑徐线,牵制陇海线上的孙元良兵团,配合淮海战役。

毛泽东对战役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预想,基本还是与前面一样,向海州和两淮方向发展,整个战役约用时两个月左右。对于战役的结果,毛泽东的预计是将开辟苏北苏中战场,山东与苏北连成一片,敌军徐州主力(邱李兵团等)将被迫收缩徐蚌线固守。

根据这个预计,毛泽东提出淮海战役后的华野作战预想:淮海战役后的华野,将分为东西两兵团,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中野作战,于明年(1949年)春夏将敌军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举行渡江战役。

毛泽东的这份电报(后整理成文章),提出了完善的淮海战役作战方针,故而作为典范收入后来的《毛泽东选集》,但其中对战役二、三阶段的预想和战役后的预想,与后来实际发生的淮海战役则有很大区别。因为在实际的历史中,淮海战役的筹划,并没有到此结束。从此时到淮海战役实际开始,敌我双方的态势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战役计划还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相应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