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了蒋昌建 大叔蒋昌建获封“激动帝”

2019-05-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情绪一激动会熊抱选手 看到小朋友会拥抱索吻在"大叔"当道的年代,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也可划归到这个队伍,可爱.睿智.幽默.因上世纪90年代参加狮城的国际大专辩论会而被当时的70.80后一代熟知,后来远离荧屏任教于母校复旦大学,近两年重新活跃于荧屏,尤其是因主持<最强大脑>出镜率颇高.年过半百,干练精瘦.情绪一激动的他会熊抱选手.看到可爱的小朋友会拥抱索吻,因而被网友冠上了"激动帝"的称号.开讲了蒋昌建 大叔蒋昌建获封"

情绪一激动会熊抱选手 看到小朋友会拥抱索吻

在“大叔”当道的年代,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也可划归到这个队伍,可爱、睿智、幽默。因上世纪90年代参加狮城的国际大专辩论会而被当时的70、80后一代熟知,后来远离荧屏任教于母校复旦大学,近两年重新活跃于荧屏,尤其是因主持《最强大脑》出镜率颇高。年过半百,干练精瘦、情绪一激动的他会熊抱选手、看到可爱的小朋友会拥抱索吻,因而被网友冠上了“激动帝”的称号。

开讲了蒋昌建 大叔蒋昌建获封“激动帝”

谈“激动” “激动值太低,还要克制”

第二季过半,很多网友都笑称从来没有见过像蒋昌建这样的主持人:年纪也不小了,为了和挑战成功的选手熊抱,激动的把手稿给扔了;不顾镜头形象,看到可爱的小选手忍不住上去拥抱索吻;把和自己差不多重的选手抱起来360度转圈,结果把腰闪了。

开讲了蒋昌建 大叔蒋昌建获封“激动帝”

这些个不走寻常路的“大动作”被网友封为《最强大脑》的“激动帝”,对此蒋昌建说:“我想如果你站到我的位置,看到选手完成那些不可思议项目也会很激动的。也可能我当老师当惯了,看到学生做出超乎我想象的事都会容易动感情,看来还要继续‘修炼’呀。

开讲了蒋昌建 大叔蒋昌建获封“激动帝”

像我这种激动值比较低的人,在节目中还需要克制克制。”其实观众还是非常认可蒋老师的真性情的:“真的很喜欢蒋老师,说他是表情帝,因为他是性情中人”、“超喜欢你的,觉得你既理性又感性。太可爱了。”

聊女神 “我还是挺怜香惜玉的”

《最强大脑》第二季引来X女神们加盟,从范冰冰到舒淇、再到佟丽娅,作为主持人的他自嘲着笑称:“这里走过来的每一个都没有比我矮的。”

面对这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女神,有人对蒋昌建发问:“如果让你在《最强大脑》来过的女神里找一个临时接班你主持,你选谁?”这个主持了两季节目的蒋大哥犹豫了一会,然后笑着说:“很难选!不是因为我想选谁,而是谁都不想选。

主要是太累了,每次录制这一站就是十个多小时,我也是挺怜香惜玉的吧(笑),不舍得看到女神站那么久的。”作为主持人,每次录制前,蒋昌建表示自己也要做“家庭作业”,得详细了解挑战项目和规则还有选手的能力,“也算是训练了自己的脑力。”

评DR.魏 “坚持原则、充满童趣”

比起蒋昌建的睿智可爱,冷面判官DR.魏常常因为选手和项目难度跟各路嘉宾针锋相对、各执一词,用孟非的话形容其是“情商为零”。那蒋昌建是怎么评价这位总是引起争论的科学评审的?蒋昌建这样说:“我觉得魏教授是个坚持原则的人,他挺勇于表达,也充满童趣。”他解释道:“评委来自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背景,不能从纯粹的科学角度来看挑战,《最强大脑》不是个呆板的舞台,在讨论、辩论甚至是发问质疑中才能有更多的思考。”

作为主持人,面对嘉宾们的“不和”,蒋昌建表示自己也有“纠结”。“我也带有自己的背景,也有各种心理活动,有时会站在魏教授那边,有时候会站在嘉宾那边。尤其是第二季《最强大脑》增加了户外挑战环节,选手的能力更强了,之前的录制也引发了许多大的分歧,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要力争保持中立、客观,引导嘉宾间的讨论,平衡场上的氛围。”

北京晨报:蒋老师你自己有最强大脑的一面吗?

蒋昌建:我没有发现我有最强大脑这一面,越主持这个节目越觉得差距比较大。

北京晨报:在遇到高难度的挑战项目时,你也有看不懂规则的时候吗?

蒋昌建:挑战项目的规则和难度,我常常在一开始接手的时候会非常痛苦,我不太了解。但作为主持人来讲,我在场上必须对规则和难度非常了解,否则会非常痛苦,课前作业会非常复杂、辛苦,要学习吸取各方看法。同时我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实践对挑战项目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也不排除在某些环节中仍然有自己的疑问,一般会不带自己疑问,通过麦克风跟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以不打断选手的挑战为前提。

北京晨报:作为一档科学类真人秀,目前项目越来越复杂,也经常超出大家的想象,现在会秀的成分比较重吗?

蒋昌建:我们必须承认,不是所有最强大脑项目都适合电视表达,因为电视上播出需要观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这个翻译的过程会增加很多表达因素,比如道具、挑战项目设计、挑战流程规则设计等,但是这些东西都不会以形式伤害内容,也就是说挑战本身的难度,对难度极限的冲击,选手脑力风采内核,都不会使内容发生改变。

北京晨报:感觉近年来国际大专辩论赛已经没有了当年那时候的关注度,也难达到当年那样的辉煌了,您怎么看待这个?

蒋昌建:尽管现在辩论比赛,不像90年代那么火,但是它的变相形式,电视人依然在不断探索,比如《奇葩说》,参与其中的很多有辩论经验的朋友,在很多话题中能看到辩论的影子。这个节目网络播出也受到很多朋友欢迎,这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辩论比赛日益亲民化、大众化、世俗化的程式,努力吧,尽管它不像辩论比赛那样,赛制、规则设置的那么系统、完整,但的确是一种电视表达的非常好的形式。晨报记者 冯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