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体转换 “手抄繁体字”是专业所需也是文化传承

2019-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手抄繁体字"是专业所需也是文化传承手抄繁体字光明谈作者:司马童"上百页的作业,都是白纸黑字,关键还都是繁体字--"近日,江苏某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大一学生刘天逸,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引起网友热评.繁体字体转换 "手抄繁体字"是专业所需也是文化传承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抄抄写写是小时候的事情,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手写作业也逐渐被遗忘了.因此,面对该大学"手抄繁体字"的作业,网友们各执一词.有网友为其点赞,认为这些会成为一个

“手抄繁体字”是专业所需也是文化传承

手抄繁体字

光明谈

作者:司马童

“上百页的作业,都是白纸黑字,关键还都是繁体字……”近日,江苏某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大一学生刘天逸,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引起网友热评。

繁体字体转换 “手抄繁体字”是专业所需也是文化传承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抄抄写写是小时候的事情,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手写作业也逐渐被遗忘了。因此,面对该大学“手抄繁体字”的作业,网友们各执一词。有网友为其点赞,认为这些会成为一个人的文化积累;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在互联网普及的年代还在手写作业,抄的还是繁体字,真的有用吗?在部分人的眼里,既然出现了简体字,还要去抄写繁体字的作业,过于“返祖”,不免有些有悖于进化、进步的发展规律。

繁体字体转换 “手抄繁体字”是专业所需也是文化传承

但究竟是“返祖”,还是确有必要,得从学生的专业要求中看。此次“手抄繁体字”的学生是历史专业,其专业课所需要阅读的古籍也比较多,书中不免多为繁体字。因此,学生在抄古文的过程中,有助于逐渐加深对繁体字的理解和使用,并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由此可见,高校老师采取的“笨办法”,未必不是在循序渐进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们的“真内功”。

繁体字体转换 “手抄繁体字”是专业所需也是文化传承

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了解繁体字可以说是一项基本功,这就需要多去学习、多去抄写繁体字,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文化和知识的积累。其实,大多跟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都需要老老实实地“补短板”,不要想着“走捷径”。

由此看来,“手抄繁体字”的教学方式,既非矫情守旧,也非哗众取宠。此前,湖北某大学《大学语文》课教师李振华,就要求学生抄写课文练字,并根据书写情况打分,计入期末总成绩,以此倒逼学生练字;浙江某大学人文学院的李圣华教授,在学期开始的第一道作业,也是让所有学生任选一部古书,用竖排繁体抄写,并要附上注释,这项作业将占到期末考核的40%,表现优秀的作业会得高分……大学里的“手抄作业”并不鲜见,往往也是出于老师们多年的教学心得,既有实际价值,也有文化传承因素。

因此,对于这次的“手抄繁体字”作业,若将其置于那些跟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息息相关的专业课程中,非但不是“剑走偏锋”,而恰恰成为了实现“从量变走向质变”的正确铺垫。

若从单纯的专业培养中走出来,“手抄繁体字”也不乏传承传统文化之美。即使目前大陆地区广泛使用简体字,但繁体字仍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其不能被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对文字不能“删繁就简”,要留住历史的记忆,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司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