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2019-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菲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年),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全名雅克布·路德维希·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他是音乐才能最全面.浪漫主义时代受到广泛推崇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旋律优美,融合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生动表现力与古典音乐的清晰风格和正规结构.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有序曲<赫布里底群岛>(1832年).<A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曲>(1833年).<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曲>(1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年),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全名雅克布·路德维希·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他是音乐才能最全面、浪漫主义时代受到广泛推崇的音乐家之一。

他的作品旋律优美,融合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生动表现力与古典音乐的清晰风格和正规结构。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有序曲《赫布里底群岛》(1832年)、《A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曲》(1833年)、《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曲》(1842年)、配乐《仲夏夜之梦》(1843年)、《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45年)。很多评论家认为清唱剧《以利亚》(1846年)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的人生颇为短暂,但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交响曲、序曲、室内乐、清唱剧、歌曲、管风琴曲、钢琴曲等所有音乐体裁。他是成绩卓著的钢琴家、管风琴家和指挥家,为重新点燃人们对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音乐的兴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常被认为是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指挥家。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平常我们常常听到的都是音乐家一生贫穷,不过这绝对跟门德尔松扯不上关系。他的名字Felix 就是幸福、快乐的意思,或许这个名字也的确为他带来许多好运! 1809 年2 月3 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父亲是位银行家,母亲的家境也非常优越,弹得一手好钢琴并精通四国语言。由于这样的家庭,门德尔松自幼便学习音乐,且专心的以音乐为职业,为初期浪漫派的音乐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功劳。三岁时,全家迁居柏林,他便在这里长大。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自小便显露出音乐才华。9 岁第一次公演,11 岁开始作曲。不过,真的很少人能有这样的幸运,因为他们家还聘有一个私人的管弦乐团,也之所以他能随时听到他自己早期作品的演出,而且还是有职业水平的呢!门德尔松除了音乐作品上的贡献外,还有几件值得提及的事:1829 年他不顾当时音乐权威的反对,亲自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这是巴赫死后79 年第一次被公开演出。因为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开始注意巴赫,巴赫的音乐也逐渐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中被演出。因此我们可以把门德尔松称为巴赫音乐唤起者。

1835年门德尔松27 岁时接受莱比锡大学赠送的名誉博士学位并担任管弦乐团指挥。翌年与赛希儿·苏菲·强鲁诺结婚,育有子女五名,家庭美满又有崇高的社会地位。34 岁时与舒曼合作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校,门德尔松为首任校长,这所学校后来成为欧洲重要的音乐学校之一。

门德尔松的容貌端庄高雅而有贵族的气派,他的兴趣与嗜好也属于较高级的。由于一生充满了光荣与幸福,因此音乐也都是高雅、严谨、明晰、逻辑、安适、自在、保守、谨慎、愉快的旋律。门德尔松一生平坦顺利,连死时都是平静的去世,没有任何痛苦。

他仅仅遭遇到的一次打击是在他死后的事,因为他的祖先是犹太人,纳粹政府禁止他的作品公演,纪念碑也被破坏。门德尔松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全能型音乐天才,身兼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教师、行政人员等多重身份,还有银行家后裔的背景,使得门德尔松有足够的财力周游欧洲各国,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旅行家。

就后世的眼光来看,门德尔松的作品称不上有个性,但是门德尔松在世的时候就被推举为大师,舒曼、柏辽兹、李斯特等浪漫派的健将均给予门德尔松的作品极高的评价,这应该是因为门德尔松的音乐技法确实是高人一等、完美无瑕所致。另外,门德尔松创办了莱比锡音乐院,为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奠定基础,把莱比锡塑造为当时德国的音乐之都,功不可没。

再就门德尔松对现代音乐文化的影响来论述,门德尔松可说是一位革新者,因为他将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演奏曲目更换成以莫扎特、贝多芬、海登、巴赫、亨德尔为主的内容,并且介绍了史博、罗西尼、李斯特、肖邦、舒曼与舒伯特等人的音乐,这些曲目几乎也是现代音乐会曲目的主体,由此可见门德尔松的眼光远大。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指挥棒是由门德尔松创造出来的,他可以说是第一个能够符合现代指挥家定义的指挥家。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生于汉堡,父母是犹太人,信奉路德教。祖父摩西·门德尔松是杰出的哲学家。父亲亚伯拉罕·门德尔松是一位银行家,为信奉路德教的家庭成员起了门德尔松·巴托尔迪这个名字。

1811年菲利克斯一家移居柏林。许多著名作曲家、演奏家、艺术家曾在他们家中聚首,举行社交晚会。菲利克斯四岁开始学习音乐。他与姐姐法妮先是跟随母亲、后来又师从路德维希·伯格学习钢琴。菲利克斯还曾在卡尔·策尔特门下学习作曲。

菲利克斯九岁时,在柏林一次音乐会的三重奏中,首次作为钢琴家专业演出。这时他已经创作了多篇作品,并在家庭聚会上演出。门德尔松家里宽敞的花园每周日都会举行音乐会。他的音乐会序曲《仲夏夜之梦》首次以钢琴二重奏形式表演,那时他只有17岁。

该曲的管弦乐版本1827年在斯德丁首次公演。这一时期菲利克斯还创作歌曲、奏鸣曲、钢琴和管风琴作品,一部歌剧和《C小调第一交响曲》(1824年)。歌剧《卡马乔的婚礼》1827年在柏林上演。

1829年门德尔松指挥了巴赫的《圣马太受难记》,这是巴赫死后的第一次上演。同年他首次访问英国,此后又去过九次。1830-35年门德尔松在欧洲各地游历,期间创作了《意大利交响曲》、《革命交响曲》(《D小调第五交响曲》)、音乐会序曲《赫布里底群岛》(又称《芬格尔迪洞》)。1836年他担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指挥。1837年与塞西尔·夏洛蒂·索菲·杰雷诺德成婚,婚后二人十分融洽幸福。

门德尔松协助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1843年开学)。他在莱比锡完成了《仲夏夜之梦》的配乐,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婚礼进行曲》。最后一部大作《以利亚》也完成于这一时期。他后来继续到德国和英国演出,担任钢琴师或指挥。由于工作过度操劳和身体欠佳,门德尔松38岁便去世。

《圣保罗》(1836年)是门德尔松又一部优秀的清唱剧。共八卷钢琴曲的《无词歌》包括《春之歌》、《纺织歌》、《打猎歌》和《安慰曲》。他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也很重要,分别作于1831年和1837年。他最著名的歌曲大概要算《乘着歌声的翅膀》(18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