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刘炽的儿子 【魅力家乡】著名作曲家刘炽 在宝应老鸦庄的日子
著名作曲家刘炽先生,1958年曾随中央文化部下放干部来宝应劳动锻炼,在我们老鸦庄生活过一段时间,住在后庄组王兆堂社长家里。
刘老下放在老鸦庄,那是60年前的事情。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提起刘老是记忆犹新,好像他就是我们老鸦庄人。那时他30多岁,因为有文化,庄上的人都称他为刘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热情,且风趣幽默,和庄上的大人小孩都处得来。刘老师在老鸦庄生活的时间不算长,大概就是一年时间吧,但他为老鸦庄所做的事情,所作的贡献,一桩桩、一件件,我们都记在心里。
关心农村文化生活
“北风吹,天气凉,李秀英穿上了一件棉衣裳,今晚她要上夜校,花格子书包手中拿,识字课本包里放,回头叫声爸和妈,你们睡觉门莫栓,免得回来再叫门。”
唱完,王芝岚又说:“我的名字就是上夜校时,刘炽老师给我起的,我现在岁数这么大了,但我还是会常常想起他。”
关心群众身体健康
以前,我们农村有种不卫生习惯,就是大热天农忙时,口渴了就直接跑到小河边,用手捧几捧河水喝个够,这样既解渴又方便。刘老师见了却不赞同,告诉大家喝生水会生病的。也确实如此,在那个年代周围正流传着一种疾病——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这种病当时比较难治。
毛主席在送瘟神诗词中就提到过,“华佗无奈小虫何”。经他这么一劝解,大家都若有所悟,以后就改用大麦或大麦芽冲茶喝,因为大麦是止渴生津的。这些虽是细微的往事,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乡亲健康的关心,一样的情深意长。
边劳动、边发掘非物质遗产
以前,农村栽秧留传着一种风俗,就是一边栽秧一边唱秧歌。始于何时谁也没研究过,唱秧歌的形式简单、明快、活跃,先是由一个会唱的人领唱,其余的人附和,领唱的人唱完几句或一段,附和的人就唱:“对你格冬对”,一唱一和,有板有眼。
内容有民间小调、情歌,历史人物故事,如《王奶奶骂猫》《那日我从门前过》《孟姜女》《华容道捉曹操》等。此时,在后面撩趟的刘老师一听,可来了兴趣,就像见到宝贝似的,赶紧拿出笔记本,一边记,一边手打拍子,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当当当……”一个小媳妇很好奇,好奇地看他的笔记本(小媳妇叫丁福余,现仍健在,已年近8旬,住莲花嘉苑),别人问小媳妇,刘老师写的是什么呀?这么认真。
“全是12345……”小媳妇笑着答道,以后地方上留下这么一句歇后语:“刘老师的笔记本——全是12345”,从这句歇后语中可以看出刘老师那种对民间音乐的倾心关注和热爱。
学校的编外音乐老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鸦庄有所小学校,校长卢崇权是个治学严谨的人,教学质量是全县一流的,当时十几里外的学生都慕名前来该校求读。不过,这所学校也有短板之处,全校6个年级的音乐课,几乎无教师可兼,每逢上音乐课就改成体育课,或让学生自习,纯属音乐人材欠缺。
因为刘老师曾为该校的文娱节目谱过曲,一来二去,卢校长悉知刘炽老师是个音乐家,却肯为教育事业出力,特聘刘炽老师担任学校音乐辅导。他不但为我们学生上过音乐课,还为两位代音乐课的教师上过课。
我有幸结识刘老师,因为他从学校回住处,我们是同路,刘老师没有因为我是小不点而不屑一顾,有时在路上,我们会谈上话。他说,他是陕西西安人,小时是个苦出身,做过童工,参加过红军。他还说,人一生要有志向,要有目标和追求,认定了目标还要努力地走下去,做下去,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60多年过去了,刘老师的话犹在耳边,也影响着我的人生。
老鸦庄的人民思念刘老师
刘炽先生在我们老鸦庄,每天的日程几乎是排得满满的。白天参加劳动,有时还要到学校辅导,晚上到夜校讲课,深夜还要在煤油灯下(那时农村还没用上电)谱写他的歌曲……要说他还有点余闲,也就是每日清晨和傍晚,他便会拿出竹笛,跑到小河边或田野间吹上几曲,那悠扬、婉转、动听的笛声,伴着晨曦、伴着晚霞、伴着鸟鸣、伴着炊烟在老鸦庄的土地上不断地展开、升华,透入人们的心田。
刘炽先生谱写的歌曲很多,他的代表作《让我们荡起双浆》《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老鸦庄大部分人都会唱,而且唱时另有一种情怀。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曾在我们老鸦庄生活过的刘炽先生作的曲,包含着老鸦庄人民对他这位人民的音乐家的永远怀念!
作为刘老的学生,我无时不在思念他,60多个春秋已成往事,然而刘老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将永铭心间。赋小诗一首,以志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