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翰墨 造化古今——王东华书法赏析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今会写字的人越来越多,叫"书法家"的人也越来越多;书法界操作也越来越疯狂,书法艺术的贬值更令人寒心.不过,真正把书法当作一门事业,"板凳甘

如今会写字的人越来越多,叫“书法家”的人也越来越多;书法界操作也越来越疯狂,书法艺术的贬值更令人寒心。不过,真正把书法当作一门事业,“板凳甘坐十年冷”,“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书法老黄牛尽管已越来越少,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书法的圣洁与纯真。书法家王东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东华(1968--)笔名墨石,号龙山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济南人。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自幼酷爱书画,长期从事书画.摄影艺术创作.1987年随著名书画家史雅珍老师学书,受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陈梗桥、乍启典、魏启后、朱学达、李兆彩、张宝珠、李福增等先生的指点。

作品自1988年以来多次参加国际、全国书画展并多次获奖。现为北京东方文学艺术创作中心创作员、中国管理科学院企业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家邀请展组委委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世界书画艺术评介协会委员、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促进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书画学会会员、山东海纳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市人大民间书画美术研究会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历下区青少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

王东华文采风流,无论书画、绘画还是诗词,他都广泛涉猎。尤其酷爱书法,其楷书从颜入手,行书、草书临二王、喜米芾、王铎,功底深厚,特别在“二王”体上甚有创意和造化,其字体洒脱自然,圆浑蕴藉,豪健奔放,润雅丰韵,其章法上下衔接平中寓奇,自然一体,雅俗共赏。

王东华认为,作为诗人,可以不必是书画家,但作为书法家、画家必须要通诗。好的书法绝不仅仅是笔墨之中的事,而是法度与文化的融汇,是技巧与学养的化合。

对中国书法艺术精髓的深刻认识,或许是王东华先生长期坚守的主要原因。有人说,书法艺术是“三尺台前耕作功,苦心斋里有乾坤”。数十年笔耕不辍,王东华先生悟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有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在他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磨练的印记,耕耘的艰辛,更是超脱的自信和孜孜追求的韧性。

凭着多年的积淀和近一段时期的潜心创作,他的书法功力日益深厚,恰似一坛刚刚揭开盖子的陈年老酒,缓慢又持久地散发着醇厚的香味。

王东华先生在工作之余钻研书法艺术,用笔藏劲,浑厚又臃肿,流畅又不漂浮,抒发传统功力深厚,深得名家真传。他的书法既继承了二王书法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汉字的思想,能辨证地把握古与今,收于放,笔与墨之间的各种关系,把质朴浑厚的线条演绎成抒情的符号,有诗的激情,舞的韵里,花的和美,令人爱不释手。据此我认为,从书法根基之稳固端正,书法艺术的境界追求,书艺探索的勤奋大胆,尤其是书艺借鉴的博征约取和艺术研究的颖聪开悟,他走在了山东同行的前列。同时其书法又不失古拙、典雅清朗,率真自然、豪迈大气之美感、许多作品都是生动娴熟、雄浑旷达的上乘之作。

一位书法家曾这样评价他的书法:“我面对王东华先生的行草书作品时,有诸多的激动,这是我在许多书法家哪里见不到的。作品线条肆意张扬,圆润的线条连绵不断,如江河之不见源头,滔滔奔腾。自然、顺畅,有平缓宽阔的河道,也有咆哮的峡谷险滩;有简约透彻,也有九曲十八弯,像精灵一样闪动飞舞着,了无挂碍,沸腾挪让,自由灵动,观看时让人眼光所及随之心情飞扬。

”对于这样的评价,王东华表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谦虚。他的书法之所以令人激动,我却在他的独特的艺术观众中找到了答案;“书法是一种美感艺术,其艺术魅力不单单在于线条的勾画,意境的渲染,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从中领悟到一种美感和心灵的抒畅。

”书法是一种心灵舞蹈,他追求的并不是动作,而是艺术和精神的升华。

书法讲灵性,不是拼力气,意趣超迈之作,总有自由精神和气韵生动的趣味。没有悟的功夫,没有平常心,与艺术失之千里。在王东华先生看来,书法并不简单是其本身,他不仅能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还富有哲理和教益,对于完善人格、陶冶性情、培养敬业精神都无不教益,书法其实是与人生、社会情怀相连的。(董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