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宿庙题诗陆锦花 陆锦花与她的评弹艺术

2018-08-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上海,昆曲的粉丝中有七成以上是年轻人,陆锦花认为这是评弹学不来的.她说,应该把目标定在50.60.70后,很多人是退休后进书场的,他们可以成为评弹的"新听客"主人公是一对青年男女,主要情节是落水,这是什么故事?爱看电影的年轻人肯定会想到<泰坦尼克号>,爱听评弹的老人给出的答案可能是<杜十娘>.越剧宿庙题诗陆锦花 陆锦花与她的评弹艺术那如果"混搭"一下,在说惯了才子佳人的三尺书台前讲一段泰坦尼克的故事,让张口闭口吴侬软语的说书先生吐露几

   在上海,昆曲的粉丝中有七成以上是年轻人,陆锦花认为这是评弹学不来的。她说,应该把目标定在50、60、70后,很多人是退休后进书场的,他们可以成为评弹的"新听客"

主人公是一对青年男女,主要情节是落水,这是什么故事?爱看电影的年轻人肯定会想到《泰坦尼克号》,爱听评弹的老人给出的答案可能是《杜十娘》。

越剧宿庙题诗陆锦花 陆锦花与她的评弹艺术

那如果"混搭"一下,在说惯了才子佳人的三尺书台前讲一段泰坦尼克的故事,让张口闭口吴侬软语的说书先生吐露几句"Oh,Rose!""Oh,Jack……"的深情英语对白,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也许有点难以想象。9月28日,"锦上添花·陆锦花评弹实验场"的首场演出在上海评弹团乡音书苑推出,反响不俗。10月至12月每月第四周的周六晚上,三场专场演出也都会推出类似《杰克&露丝》这样的原创新节目,以及各方面的"翻花头"甚至"折腾"。

越剧宿庙题诗陆锦花 陆锦花与她的评弹艺术

演员的野心

《伶人往事》里,提到言慧珠有一句话:做演员当然得想要出名。1985年出生的陆锦花颇有点"野心",最近她在参加一项面向社会的人才评选的终选时说:"最后陈述只有3分钟,但我要好好准备一下,让更多人关注评弹,走进评弹。"

越剧宿庙题诗陆锦花 陆锦花与她的评弹艺术

在"老上海"的记忆里,评弹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吴君玉这样的名家过世后,年轻演员的名字恐怕没多少人能叫得出来。对更多人来说,评弹是一种很美却很茫远的东西,依稀可见却无法碰触。

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让一些人看到了那段用评弹演绎的《秦淮景》,"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温婉的苏州话浅吟低回,如说如诉,煞是动人,一群穿着瑰丽旗袍的女子抱着琵琶款款走来,美不胜收。在苏州评校念书时,陆锦花在想象未来的工作时,心中就曾闪现过类似的画面。

评弹演员"出科",便是要辗转长三角各地的书场演出,俗称"跑码头"。但跟着先生(老师)跑到第一个码头,她就惊呆了—局促的老书场,简陋甚至是破败,观众全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陆锦花回忆说:"整整半个月,我都没和先生说过话。心里乱糟糟的,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以后的生活吗?""

她算是认了。"几年码头跑下来,收获很多。"因为努力,也因为她得天独厚酷似丽调创始人徐丽仙的嗓音,陆锦花成了业内公认的最优秀的青年"丽调"传人。

在码头上跑出了名气,按照过去的说法就可以算是"响档",大部分时间里可以在条件较好的书场演出。但这和陆锦花的"野心"想比,似乎不值一提。

"连续四个月,每个月一次专场,每一场的节目都不一样。这是我自己提出来要办的。"陆锦花说,在上海评弹团安排"金秋演出季"的夜场演出时,她的想法曾让团里有些顾虑。"因为是完全市场化,我要给团里支付场地租金,自己承担市场风险。

"在评弹最火爆的时代,演员所受到的追捧堪比电影明星。名演员每天坐着专门定下的黄包车,在各大剧院"赶场",一些"大响档"一天就能赚一两金子,几个月的收入就能买套房子。如今,评弹演员可算得上清贫,时有年轻的演员含泪离开,但又不能不说,也是市场萎缩使然。

如今,评弹演出的票价算是"双轨制",绝大部分的书场里,一个下午演出2个小时,门票很少超过5元,似乎更像是接受政府补助的"老年服务"项目。所以,团里领导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对他们来说,"市场"已经有些过于陌生了。连演四场,几百个座位,最高100元一张的票价,一张不送,真的都能卖完、能赢利吗?

在上海评弹团将陆锦花从苏州"挖"来后不久的2011年5月,她就在乡音书苑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专场演出,反响火爆,非但门票全部售罄,最后连加座和站票都卖完了,部分专程赶来的观众不得不遗憾地离开。

2012年,陆锦花又在兰心大戏院举办了一次规模更大的专场演出,同样票房不俗,甚至吸引了嗅觉灵敏的"黄牛党",这在当下的评弹演出中也不多见。

尽管有过之前的成功经历,陆锦花心里还是有点打鼓。好在,9月28日的第一场演出延续了此前的火爆票房,加座也全部卖光,让她也放了心。

不折腾 不创新

在宣传这四个专场的新闻发布会上,陆锦花用了一种当下最流行的表达:"在我身边有很多"评弹义工",都是关心评弹的年轻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会一起努力……"这番话引来了一阵轻松的笑声。

评弹演出里,演员需注意和观众的互动,也需要加入各种笑料活跃气氛,俗称"放噱头"。这"噱头"里的内容,当然是越贴近时代越能让人产生共鸣。

而现今传统艺术所需要的,可能已经不仅仅是放几个时髦的"噱头",而是要极尽所能地抓住各种和社会热点贴近的机会去推介自身。

2008年,黎明和章子怡主演的《梅兰芳》上映,这曾被认为是向年轻人推介京剧的良机。可惜等想到以章子怡配唱的身份包装"小冬皇"王佩瑜时,《梅兰芳》的热度已渐渐褪去。

《金陵十三钗》上映之后,影片的幕后主唱张建珍就曾多次在舞台上演绎《秦淮景》。陆锦花也根据《秦淮景》的曲牌改编出了一首带有个人特色的《石库门·外婆情》,在各种演出里唱,还拿去参加比赛。去年,她还翻出徐丽仙唱过的一则开篇《朋友朋友休烦恼》,将之改成了与当下有关的工资、婚恋、房奴等问题,也真是唱出了80后们的不易。

这一波四场的"演出季",陆锦花将之命名为"实验专场",创新之意自不待言。除了继续演绎历经修改的《石库门·外婆情》之外,全新原创的泰坦尼克号《杰克&露丝》无疑也是一大亮点。"评弹里除了苏州话,还会用其他方言"起"角色,这一回书里,英语就起了"方言"的作用。"

陆锦花想要的创新是全方位的,除了节目的内容,还有形式感和各种细节。两年前,第一次个人专场,她就想到了用微博的内容来串联,这一次她仍然会用视频短片等来串场。"评弹演出从来没有开场、谢幕的概念,似乎显得不够完整。"陆锦花编了一首歌命名为《缘》,她想把这作为以后每次个人演出的主题曲,这也和同样在乡音书苑演出的"相声会馆"有些异曲同工。

"也许这些是创新,也可能是未得要领的折腾。但只有靠我们自己不断尝试,评弹才有出路。"陆锦花说。

锦上添花?也许评弹界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比如,有一个天大的好创意,让她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同样是在这一期的"乡音860·金秋演出季",将举办多场"评弹星秀PK演唱会",借鉴当下最流行的选秀节目,让青年演员直接在舞台"大逃杀"。

这些年来,各种形式的创新或者折腾,评弹界一直在探索。

上海评弹团副团长高博文是和陆锦花"拼档"多年的"上手"。十年前,高博文就已经在探索评弹的创新。他和伙伴们改变了坐着表演的传统,站在麦克风前"凌空"演奏三弦,还加入了吉他伴奏,在新天地演出"摇滚评弹"。高博文还曾和台湾音乐人范宗沛合作推出了一张名为"水色"的音乐专辑,唱的还是名段《珍珠塔·抢功劳》,但在伴奏中去掉了三弦,用潺潺的流水声配合琵琶演奏,也曾让一些年轻人听得如醉如痴。

评弹与钢琴结合效果如何?评弹和交响乐能否尝试"跨界"?评弹有过不少探索,但正因为没有太成功的范式,所以这样的探索只能边走边看。

在之前的个人演出中,陆锦花坚持要唱《石库门·外婆情》和《朋友朋友休烦恼》。但那些"听味道"的老观众并不买账,演出现场就有人窃窃私语表达不满。但陆锦花相信:"不能苛求面面俱到,只能希望不同群体的观众都能在我的演出里,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同样是传统艺术,在上海,昆曲的粉丝中已经有七成以上是年轻人,但陆锦花认为这是评弹学不来的。"评弹的演出时间、节奏决定了不可能让年轻人白天来连听半个月。我觉得评弹是一种"小众艺术",不能苛求吸引80后、90后进书场,而应该把目标定在50、60、70后,很多人是退休后第一次进书场的,他们都可以成为评弹的"新听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