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十三方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去年年逾古稀的广东省名中医李志铭教授听说恩师朱良春教授腰部受伤,身体欠佳,心急如焚,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又有"恐高症",要破例乘飞机去南通探望阔别20年之久的恩师,令我非常感动。
2013年圣诞节,李志铭教授带我冒着寒风,怀揣赤诚之心,专程前往江苏省南通市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朱良春子女的陪同下我们终于见到了倾慕已久的国医泰斗。朱、李二位是"忘年交",相交有30余年,鸿雁传情,感情笃深。
我是10年前在厦门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会议上有幸第一次聆听朱良春讲课,老先生的《虫类药的应用》及益肾蠲痹法等学术思想一直指导我风湿病临床治疗。我能荣幸地到北濠河畔老先生府邸,感受大师风范,聆听谆谆教诲,心情很激动。
朱良春大师已经走过了70余载医学生涯。他聪慧过人、学识渊博、博采众长、继承创新,在中医学领域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即将98岁高龄的朱良春精神矍铄,气度儒雅,思维清晰,平易近人。其纵贯古今之学识、浩荡宽广之胸怀、菩萨仁善之心肠,总让人生出无限敬意。
步入会客厅里,有一幅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28年前赠予朱良春的"李时珍采药图"国画,并配对联一副,上联是:得失塞翁马;下联是:胸怀孺子牛。客厅还悬挂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的条幅:杏林春暖、琴心剑胆。这是朱良春一生为人、行医生涯的真实写照。
此次会面,朱良春和李教授皆十分高兴,两人相握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李志铭教授除了精通医术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常常以医论道,以画会友,他们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挚友。他们虽是师徒,但情同父子。
李教授事前画了一幅红松树,赠予朱良春。我不解地问:"松树不都是绿色的,为何要画成红色的"?他解释说:"画为心意,朱者,红色也;松树表示万年长青。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画过一幅红色的竹子——朱竹,寓意甚深"。
两人清茶言欢,谈笑风生,一番切磋后,朱良春即兴赋诗一首题上:"红松坚直挺,夕阳更艳鲜;友情胜手足,千古传杏林"。只见他神情专注,气宇轩昂,运笔自如,苍劲有力。他们谈兴甚浓,意犹未尽,朱良春又补题了:"癸巳冬月,志铭挚友携剑勇主任远道来访,情谊殷殷,并馈赐法绘红松一幅以作纪念,虔诚之心,感人至深。"他对晚辈的厚爱、提携及平易待人之心跃然纸上,让人无限感慨!
朱良春先生继承并发扬了中医界的传统美德,尊师爱徒,尊敬同道,提携后学,诲人不倦。他把"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作为座右铭。这种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是世人的楷模。
在朱良春先生三楼的会客厅里,我们看到这里挂满了名人字画、获奖证书、领导题词、合影照片,还摆放着纪念性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南通素有博物馆之城的美誉,我看朱老这里大有中医博物馆之家的气势。其中有一张朱良春敬侍章次公先师之合影我印象更深刻。
朱良春牢记先师遗训:"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终成一代宗师。先生是医圣张仲景所倡导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忠实实践者。胸襟博大,视野开阔,治学兼收并蓄。他平时注意搜集民间验方,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的处方不拘一格,常常把一些民间验方以至刚发掘出来的草药加进去,出奇制胜,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谆谆告诫我们,学问应当与时俱进,重视对西医学的学习,力求中西医的逐渐沟通与结合。
朱良春国医大师在95岁高龄前,除了常规的出诊外,还经常应邀到海内外讲学、研讨,布道神州,遍洒甘露;他不仅纵行南北,还在北濠河畔笑迎八方来访者。在他的寓所里,来此"取经"的高徒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来过新加坡学员,也曾住过广东的高徒,还有北京、上海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登门来访。
近两年由于摔伤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动不便,才谢绝了外出讲学、会诊;闲暇时间主要用于整理文稿和复信,更多的是在考虑中医事业的传承。2013年他不顾年事已高,举办了传承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学习班。朱良春的病人遍天下,弟子遍天下,朋友遍天下;真正以德服人,以术服人,是一位心似佛而术近仙的中医长者!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们破例享受了"超高规格待遇",李教授仍依依不舍,感慨万千,也情不自禁赋"良师颂"赞曰:朱衣有道道更灵,良医高术术济民;春风化雨雨沧海,寿仁为师师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