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卖报童 蒋兆和: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

2019-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8年,对于年轻的蒋兆和来说,是他一生中的转折之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外交博士黄警顽那里结识了徐悲鸿.爱才如命的徐悲鸿请蒋兆和留住于南京大学他的画库里长达两年,而后,又留于家中数月.蒋兆和有幸观摩徐悲鸿作画,并饱览他的收藏,两人还一起畅叙中国画业的前程.蒋兆和卖报童 蒋兆和: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在恩师的引领下,蒋兆和从萌动开始走向成熟.1929年,25岁的蒋兆和带着极富浪漫色彩的两张人体变形图案画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美展.他的前卫画风在众多才子之中脱颖而出,被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看中,一举成为中央大学

1928年,对于年轻的蒋兆和来说,是他一生中的转折之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外交博士黄警顽那里结识了徐悲鸿。爱才如命的徐悲鸿请蒋兆和留住于南京大学他的画库里长达两年,而后,又留于家中数月。蒋兆和有幸观摩徐悲鸿作画,并饱览他的收藏,两人还一起畅叙中国画业的前程。

蒋兆和卖报童 蒋兆和: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

在恩师的引领下,蒋兆和从萌动开始走向成熟。1929年,25岁的蒋兆和带着极富浪漫色彩的两张人体变形图案画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美展。他的前卫画风在众多才子之中脱颖而出,被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看中,一举成为中央大学助教。后经徐悲鸿介绍,他又成为上海美专的素描教授。

蒋兆和卖报童 蒋兆和: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

然而,一个画家的成熟,往往是以痛苦为伴的。尤其是人物画家,对人的关注,对人文的思考,会使命般地负重一生。20年代的中国,新旧势力激烈碰撞着,贫苦的中国民众在封建与殖民的双重重压下抗争着,蒋兆和亦在其中。

蒋兆和卖报童 蒋兆和: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

他抱着求学、谋生、为艺术而艺术的那份纯真,在大上海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背后,深深触摸到生活的残酷与寒凉。蒋兆和与数不清的棚户区的贫民一样,经历过乞讨、失业……他理想的明媚王国与现实的黑暗每时每刻都在猛烈地冲突。

他说:"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嗷嗷待哺的大众,求一衣一食而尚有不得,岂知人间之有天堂与幸福之可求哉?但不知我们为艺术而艺术的同志们,又将作何以感?作何所求?于是我知道有些人是需要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有些人是需要一碗苦茶来减渴。

我不知道艺术之为事,是否可以当一杯人生的美酒?或是一碗苦茶?如果其然,我当竭诚来烹一碗苦茶,敬献於大众之前……"蒋兆和开始将笔触对准他身边的贫民,与他们同呼吸,和他们挣扎的命运一起脉动,以写实主义的技法表现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

和他们内心的苦痛。1929年,他的处女作油画《黄包车夫的家庭》展出了。它的问世立即在美术界产生轰动。徐悲鸿说:"时代在变化,艺术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像你这样从真人写生出发的,在中国还少见。"这幅表现高楼下贫民窟生活的画作标志着蒋兆和从"为艺术而艺术"转到"为人生而艺术"的理念变革,开启了蒋兆和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从此,他把自己用心绘出的画作当一杯苦茶,奉献给饥渴的人们。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军在上海闸北轰炸,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大楼倒塌了。老百姓的平房沦为一片火海,孩子哭啼着卧在被炸弯的铁道旁,尸骸遍地,满目疮痍。国难当头,在上海美专任教的蒋兆和参加了19路军组织的临时宣传队。

他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走到沪西南翔前线司令部的小屋。蔡廷锴将军正在这里指挥作战。蒋兆和就在他身旁,用了三个上午的时间,完成了蔡将军的油画像。紧接着蒋兆和又为蒋光鼐将军画了像。这两幅将军画像大量印刷,在社会上广为散发,创造了当时发行量最高的纪录。

画像与19路军的精神感动了当时的中国,也使得蒋兆和胸中波澜起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以我们爱国热血染成我们最后一片光荣的历史。只有把我们殉国精神葬在四万万未死的人们心坎里。我们没有回顾,我们不管成败利钝,一刀一枪,死而后已!

"这是蒋兆和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在难民当中不停地画着速写,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思索……战争,流亡,前所未有的触动,使他多年的艺术积淀犹如火山喷发了。凭着一支秃

啼血铸就反战巨作《流民图》

笔,一盒池墨,一卷豆纸,他为街头比比皆是的穷苦百姓写真。蒋兆和发现,芸芸众生性格各异,但抓住瞬间内心的精神世界,就能写出栩栩如生的神气。他摸索出先画眼神的勾勒法,抓住瞬间的灵感让纸上的人物迅速地锁定在各自的人格当中。

他围绕着人物性格,在脸部特写,眼部刻画入微,而衣褶忽略而过……一张张不是素描、不是白描、如雕塑那样结实的人物画诞生了。1936年,是蒋兆和推出《卖小吃的老人》、《朱门酒肉臭》、《缝穷》、《卖报童》等一系列惊世之作的一年。

他以独有的水墨技术表现逼真的现实生活的画风,得到了齐白石的热情鼓励。齐白石说:"兆和先生为吾友悲鸿君善,尝闻悲鸿称其画,今始得见所做人物,能用中国画笔加入外国法内,此为中外特见,予甚佩之。"并题:"妙手丹青老功夫自有神卖儿三尺画 压倒偕三人"。

纵观唐至晚清任伯年以来的水墨人物画,依然是局限在极少数文人、士大夫情趣之内的赏物。而蒋兆和水墨人物画的出现,使笔墨的发挥最大化地与写实、现实的精神层面紧密契合,成为能够被广大平民所共享的、人性化的艺术。这是中国画技法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次革新。正是蒋兆和的这次变法,1936年,成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现代化的开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