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翰讲座 高居翰《画家生涯》讲述传统中国画家生活工作

2017-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手卷形式的中国画,卷末经常附有画家同时代人所书写的系列跋文和诗跋,我们曾被引导着想象这样一个情景:这天风和日丽,文人雅士在湖光山色中齐聚宴饮

手卷形式的中国画,卷末经常附有画家同时代人所书写的系列跋文和诗跋,我们曾被引导着想象这样一个情景:这天风和日丽,文人雅士在湖光山色中齐聚宴饮,其间有人说:“请君不若同绘一卷,以抒今日之快意!”画家便当场挥毫泼墨,他的书法家及诗人朋友们也欣然题字。

然而高居翰的《画家生涯》告诉我们,这一即兴创作模式的假想靠不住,出于传统式的文人美学,人们普遍接受艺术创作应产生于“兴之所至”而非刻意安排,才如此假定。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提出:有人系统地组织整个制作过程,招募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共同制作出一件合作品,受邀者会获得酬劳。

这件合作品往往是件礼物,为了诸如生日、退休、离任、书斋落成等各种情况而准备,还有些时候,它们可能被用作“促销文件”,比如宣传琴师的技艺、暗示家族医术上的声誉,等等。

类似的研究,改变了我们对这些绘画作品的解读和诠释。《画家生涯》是高居翰那套关于中国画的著作(其余为《隔江山色》、《江岸送别》、《山外山》、《气势撼人》)中最晚出的一本,副标题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

这一次他将我们带离画前,让我们不再对着一幅画看画,领我们进入画家的画室,翻看粉本和画稿、日记与书信,看看助手和学徒们都在干什么,研究画家们在怎样的境况下工作,绘画的动机,为谁而画,了解作品产生的处境,使得我们对作品本身的理解能更为准确和深入。

人们通常还接受了一种认识,即业余画家高于职业画家,图像精美、费工费时、如实描绘,都是画匠为了“悦人眼目”所为,是不高级的衡量标准,“像”不“像”是肤浅的追求??在我三岁起就从周围人那里听来的这种观念,其实早已成为一种“庸见”,就连对艺术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轻易拿出这套说词。

事实上,它在18世纪就已为民众普遍接受,到了明末清初,其深入人心的程度令像陈洪绶那样的优秀画家处境艰难,如今继续演化为无法画出像样的画的艺术家的雄辩说辞:粗疏率意乃至不知所云才占有审美上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