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图书 三十六计经典案例之三: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是指借用他人力量除去自己的敌人,重点在于"借"字,谁都不是傻瓜,怎么能想借就借呢?所以,"借"字很有学问,要很好的掌握别人的心理,才能借到别人的力量。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很好的利用了曹操多疑的心理,使用反间计,借曹操的刀杀了水军降将蔡瑁、张允,除去一大隐患。这虽然是"演义",但情节设计精妙合理,带给后人很多启发。明朝末年,后金的皇太极就完美的借鉴了这一桥段,借明朝崇祯皇帝之手,杀了边防大将袁崇焕,为清朝的建立扫平的道路。
皇太极一世枭雄,不择手段地登上后金大汗之位,并有进军中原的雄心。但因为崇祯皇帝启用了儒将袁崇焕镇守辽东,使皇太极不得越雷池一步。侧翼迂回偷袭北京,也被袁崇焕打退。那是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几十万大军,绕过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奇袭北京。
袁崇焕得到消息后,日夜兼程赶到北京城下,击退了皇太极。皇太极功败垂成,袁崇焕成了最让他头疼的人物。皇太极不得已退回关外,乱军之中抓住了几个崇祯皇帝的太监。皇太极灵机一动,想到了《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计策,便令看守俘虏的兵卒聊天给太监听,说袁崇焕暗中投靠了皇太极,然后就一个"不小心",让太监逃走了。
太监逃回宫里,将谣言禀告崇祯。崇祯本性多疑,对谁都不信任,听了太监的禀报,马上下旨把袁崇焕抓了起来,加了个通敌叛国的罪名,处以凌迟极刑。
皇太极虽然是满族人,但对汉文化非常重视,重用汉人大儒,自己也读汉书,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就是熟读了《三国》之后,才有那灵机一动。另外,他对崇祯性格特点的把握也非常到位,利用了崇祯的多疑易怒,使用反间计,陷害袁崇焕通敌叛国,成功的借崇祯的刀,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
遗憾的是,崇祯是汉人,却没能掌握汉文化典籍中的精髓,中了皇太极的计,造成千古冤案,也让自己的江山更加岌岌可危。由此可见,人要读书,也要会读书,才能将书化为己用,不然就只是条书虫而已,误人误己,反倒是不读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