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谢安家族 东晋时期名士谢安 风神秀彻 谢安小时候的故事
东晋时期名士谢安,风神秀彻,谢安小时候的故事
谢安,作为陈郡谢氏最辉煌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彩墨的一笔。 也就是这样让我们现在有机会去了解他,将陈郡谢氏推向了顶峰的人物。那么谢安在小的时候,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事情呢?
陈郡谢氏,作为一个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家族,对于子孙的教导,自然是十分重视的。而谢安。,大约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启蒙。那么我们想想自己,我们在三四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对于我自己来说啊,我的小时候,是十分调皮的。上房揭瓦,下河摸鱼。都是我常常干的事情。但是谢安作为大家族的子弟自然是不同的。
开始启蒙的谢安熟读诗书。在他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觉得谢安已经开始有世家子弟的风范。便让他出来见客了。正巧了,一日,桓彝来到了谢家做客,还带了他的儿子。于是谢安的父亲就让谢安出来接待这位小朋友。说到桓彝,可是当时享誉盛名的大名士呢。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桓彝见到谢安,见他眉清目秀,举止有度,举手投足间风范具显,便称赞他,这个孩子啊,长得真好,风神秀彻,长大以后的风姿一定不会比王东海差的。这里所说的王东海就是,大清官王承。王承当时的建安也是享誉盛名,为官清廉,行为举止很有君子风度,百姓们都赞叹他,两袖清风。这便是谢安风神秀彻,不减王东海的由来。
话说谢安,才四岁的时候,就被当时的大名士称赞,有龙章凤姿之称。在看看我们当时四岁的时候在干嘛?这也许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区别吧。我认为当时谢安,再听到有名士夸奖自己的时候,内心应该欣喜非常吧!毕竟并不是每一个四岁的孩童,都有机会得到"不减王东海"的称赞。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谢安的另一个小故事。之前我们在文章中也有提到过,谢安在他的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他的大哥谢奕,做官的时候,他才六七岁吧。而这个故事发生在谢安七岁的时候。
七岁时的谢安已经饱读诗书,家中长辈也会经常,拿一些官场上的问题来考考他。而谢安自己也是很乐意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才学。虽然长大后的谢安并不是热衷于官场,但是当时的他并不是这样。毕竟小时候的谢安也是非常的乖巧,性情温和,喜静,不爱讲话。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大哥也常常把谢安带到身边。
谢安的大哥谢奕在做到县令的时候,有一次在县堂里审案子,而恰巧谢安就坐在旁边,穿着青衫小褂,稳稳的坐在案桌旁,神色认真的望着下方。还在堂下正是一个老翁。原来。谢奕正在审理的案子就是,这个老翁所犯的。谢奕见这个老翁怎么也招供不出实情。
便命仆人,搬来两壶酒,命令老翁喝下去,如果老翁全部都喝完的话,便做主放了他,不把他收押入牢。这两壶酒并不是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小小一壶。这种壶,是类似于一种瓷坛大小的。对于一个身体强壮的青年人,如果酒量不是很好的话,那么也会醉的。更别说老态龙钟的老翁了。老翁脸上布满惊恐,虽然极力想反对,但是也不得不喝完它。
谢安看到这时,觉得这老翁如果把酒都喝完的话,他的身体也许会承受不了。便心生了怜悯,对他的大哥说道,"大哥,你看着老翁多么的可怜啊,就饶过他吧。"谢奕见谢安虽然不似平常,一脸郑重。心中转念一想,觉得这样做似乎真的不合情理。便做主,放了这个老翁。
我认为,虽然谢安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并不是很妥当,毕竟这个案件并没有审理清楚,便把这个老翁放了。我觉得可以换一种方法,把案件审理清楚之后,按照律法和情理再考虑是否话放了这个老翁。但是让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年人喝那么多酒,的确是有些不符常理。但是考虑到谢安此时才七岁左右,能够有自己的是非判断,并且胸怀怜悯,已经是很令人敬佩。
好了,这上面的两个小故事,并是我今天要说的。谢安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子弟,能够的小小年纪就显露大家之风,更心怀怜悯,已经实属难得。再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整天被家长捉着写作业学习功课。,从来没有自己主动地要求学习。
更别说君子之风了。我想,我们有七岁的时候,连君子之风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所以用芝兰玉树、风神秀彻、龙章凤姿等美好的词语来形容谢安,真是不足为过啊。我认为,谢安值得世间最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他,他就是为这些词语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