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扮演者 倒戈反奉的郭松龄为何枉杀奉系名将姜登选?

2019-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郭松龄.姜登选作为奉军杰出将领的代表,各自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英雄事迹.更为奇怪的是,二人曾追随朱庆澜将军.前往南方广东政府任职,都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练兵.对外战争倚重的将领.二人前期发迹相同.中期发育相差较大.后期各自死于非命.郭松龄扮演者 倒戈反奉的郭松龄为何枉杀奉系名将姜登选?最为大家感到可惜的就是郭松龄于1925年发动"反奉"战争,并将姜登选杀害.(有学者认为姜登选被枪毙时并未完全死去,后来开棺发现姜登选在棺材内存在多种血迹抓痕.)究竟郭松龄为何要杀害姜登选呢?郭松龄扮演

郭松龄、姜登选作为奉军杰出将领的代表,各自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英雄事迹。更为奇怪的是,二人曾追随朱庆澜将军、前往南方广东政府任职,都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练兵、对外战争倚重的将领。二人前期发迹相同、中期发育相差较大、后期各自死于非命。

郭松龄扮演者 倒戈反奉的郭松龄为何枉杀奉系名将姜登选?

最为大家感到可惜的就是郭松龄于1925年发动“反奉”战争,并将姜登选杀害。(有学者认为姜登选被枪毙时并未完全死去,后来开棺发现姜登选在棺材内存在多种血迹抓痕。)究竟郭松龄为何要杀害姜登选呢?

郭松龄扮演者 倒戈反奉的郭松龄为何枉杀奉系名将姜登选?

一、奉军内部派系斗争。奉军起初是由张作霖领导下,张作相、吴俊升、孙烈臣等人组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随着奉系军阀势力的不断扩大, 奉军急需各类优秀高级将领。于是,张作霖出优厚条件吸引了杨宇霆、姜登选、韩林春、胡兰生,郭松龄、邹作华等人才。

加之东北讲武堂培养出张学良、鲍毓麟等少壮派。虽然几派之间名义上以张作霖为最高统帅,但是各派的集团内部形成了各自的领袖人物。一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姜登选是杨派的得力干将;二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郭松龄借张学良之名、行驶派系最高决策权;三是以张作相、吴俊升、汤玉麟代表的“老派”势力。

三派之间,郭松龄一排遭到其他两派排挤。尤其是杨宇霆始终出任张作霖的“参谋总长”,负责整个奉军调遣、作战实际指挥工作。这遭到郭松龄的极大不满。作为杨派的中坚分子姜登选必不可少地成为郭松龄的“吐槽”对象。二人之间因派系不同利益,致使二人前期的良好同事关系被无情地抛弃。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九门口之战的裂缝。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被直系吴佩孚打的“丢盔弃甲”。郭松龄却在这次战役中脱颖而出,成为张学良最为倚重的人。张作霖经过“整军经武”后,决定对直系进行第二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当时郭任第三军副军长,负责山海关正面。

第三军自10月6日开始向山海关发动多次正面进攻,均被直军火力击退,死伤惨重。邻近的第一军(姜、韩两人为正副军长)却从九门口攻人关内。随后,张学良在军事会议上,提议暗中从山海关正面战场调出5团精锐,由郭松龄亲自指挥,增援石门寨侧背战场。

而姜、韩两人心中不情愿郭松龄来“抢功”,无奈这一决策既是少帅张学良提出的,又是正确的,只好表示赞同。会议结束时,韩麟春挤兑郭松龄暗中鼓动张学良暗中前来抢功。

郭松龄争强好胜,冲动之下,独自带领军队单独进攻山海关。姜登选对郭松岭的举动很气愤,认为这破坏了我们的全盘计划。如此大胆妄为,该当何罪!随后,他派韩麟春到大帅张作霖那里那儿告了郭松龄一状,由此种下了郭松龄仇恨他的种子。

期间,九门口一役,郭松龄疑姜登选所部陈琛旅不听调遣,欲将之正法。姜登选为之辩解,无效。二人争吵不断。九门口战役中,姜登选与郭松龄二人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

三、督军之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军阀内部获得极大胜利。自然到了论功封赏的时候。郭松龄率部取得极大战功,然而却未能获得一省封疆大吏。当时有人谣传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

不料杨宇霆想去江苏,结果杨宇霆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当督军的愿望落了空。郭松龄仍旧留在奉天进行练兵,内心极度失望。1925年10月10日,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以“太湖秋操”为名,率军人侵江苏。

奉系大本营得悉孙氏意图后,即决定放弃江苏、安徽两省。面对杨宇霆、姜登选丢失江苏、安徽两省,郭松龄气愤地认为“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

面对直系、冯玉祥等人的武力进攻,奉军最高层不得不召张学良、郭松龄率部前往天津、滦州一带准备抵御冯玉祥。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密谋倒戈反奉。

与此同时,姜登选乘车赴奉途经滦州车站,决定与郭面谈劝解他息兵。不料进城后竟然被郭松岭扣押,郭松岭还反劝姜登选与自己合作反奉,姜登选绝不合作、被郭松龄下令枪杀。朱言论史问答团队·赵士见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