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孙女 抗日布雷队员沈苏病逝享年98岁 系沈葆桢玄孙女

2017-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福州新闻网讯 7月11日傍晚,沈葆桢玄孙女.抗日布雷队女队员."中国优秀母亲"沈苏因感冒酿成肺疾,突发高烧,被送至协和医院急救室,后转院至福

福州新闻网讯 7月11日傍晚,沈葆桢玄孙女、抗日布雷队女队员、“中国优秀母亲”沈苏因感冒酿成肺疾,突发高烧,被送至协和医院急救室,后转院至福州市第七医院。她高烧多日,虽神志清醒,但已难言语,16日上午病情进一步恶化,家属按其原定遗言,接她出院返家,当日下午,她病逝家中,享年98岁。

记者是上周随第三届榕台新闻营营员采访途中接到这一噩耗的,22日,沈苏次子林瑞来电告知记者:母亲已长眠于文林山间的青松绿柏中。

今年5月沈苏98岁生日时,记者还和她说:“明年再来为您祝寿!”没想到这成了记者今生无法完成的约定。

沈苏的一生,是对中国母亲的最好注解。本报与市妇联等单位联合评选首届“感动福州十大母亲”,沈苏高票当选;共和国在全国评选“中国优秀母亲”,沈苏也是高票当选。

大家闺秀 貌美如花

沈苏出身名门,高祖是第一任船政大臣、有“中国船政之父”之称的沈葆桢,外祖父是曾参加了甲午海战的中国航空制造业奠基人陈兆锵中将,父亲沈来秋是中国第一批留德博士,与曾任波音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的王助等一起,创办了中国海军第一个科学研究机构——制造社,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军工学术刊物《制造》。

因外祖父担任船政局局长,父亲又先后出任马尾船政局造舰少监、制机主任、军需主任,沈苏小时候长住马尾。

沈苏貌美如花,又生于名门,不到17岁即有诸多登门求婚者。因家族有海军情结,最后沈苏遵父母之命,于1933年8月嫁给林觉民侄儿、海军军官林溁,搬住朱紫坊,后在宫巷沈葆桢故居住了半个多世纪。

布雷抗日 屡炸敌舰

林溁先后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后,先后出任“通济”舰三副、“宁海”舰三副、“应瑞”舰副舰长。沈苏生长子时,丈夫在“宁海”舰当三副,沈苏即为长子取名“林宁”;生次子时,丈夫在“应瑞”舰当副舰长,她即以“应瑞”的“瑞”字做次子的大名。

在惨烈的抗日江阴海空战中,时任“平海”舰副舰长的林溁率舰与敌血战,身负重伤。伤未痊愈,林溁即出任海军湖口炮台第一台副台长,参加了湖口战役。多年前,沈苏曾送给记者一张旧照,是林溁参加湖口战役前特意拍下的全家福。沈苏说:“我知道当时丈夫每一次出门,都意味着可能是生离死别。”

1939年6月,林溁出任海军布雷队第三分队队长,在湘鄂一带布雷。1940年1月,渴望上前线的沈苏克服重重困难,从重庆辗转千里,其中曾步行数天,终于到了湘阴,与丈夫一起在前线布雷炸日舰。

在布雷队里,她战时布雷参战,闲时就帮着官兵缝补浆洗、做饭做菜。一些士兵家中有困难,她知道后就悄悄将自己的钱寄到他们的老家,让士兵安心打日本鬼子。布雷队当时都住在山间,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和掩护,沈苏担当布雷队的友好使者,将自己一些料子不错的衣服送给当地的农妇,还常让母亲从重庆寄些糖果、饼干、药品,她拿去送给当地的农家。

因为与当地农民关系极好,每次出发布雷,农民不但将自己的衣服借给布雷队员化装用,还冒着生命危险,帮着布雷队扛雷、划船。

日军称“遇到中国海军布雷队,连写遗书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日军一次次派出重兵,四处寻找海军抗日布雷队。若抓到布雷队员,丧心病狂的日军就用两块木板夹着,将之活活锯死。林溁也曾一次次劝沈苏回重庆,但她说:“我家里人从来不怕死,我外公海战受了重伤都还在跟日本人死拼,你家也没有怕死的人,黄花岗就埋着你两个叔叔林觉民、林尹民,我也不怕死。”

有时接到日军扫荡的情报,沈苏与队员们立即一起钻进深山,喝溪水,啃干粮,宿山洞,以麻袋为被。沈苏也曾数次在日军抓捕前成功脱险。10多年前,布雷队员陈宗孟曾专门来福州看望沈苏,感谢她当年对自己的帮助。他说:“有一次,日军得知情报后来轰炸布雷队驻地,一颗炸弹就在离沈苏卧倒处二十余米处爆炸,我们以为她至少要受伤,没想到轰炸过后,她抖抖土又站了起来。

从来不骂人的她,那天冲着天,用福州话大骂‘短命日本仔,打死你’。”

沈苏当年跟着丈夫在衡阳、长沙、湘阴、常德、黄金口等湘鄂水系布雷,是当时唯一始终战斗在海军布雷前线的女性。

两岸关系的见证者

1949年,林溁随军撤往台湾,相爱的夫妻从此再未相见。林溁赴台后,一直在海军学校任职,最后的官职是台湾国民党三军大学海军少将教育长。上世纪90年代初,他带着对妻子的深深思念病逝台湾。临终前,他托人将一个刻着自己与沈苏名字的金戒指带往福州送给她。

在丈夫随军撤往台湾之后,沈苏靠变卖金银细软和给工地拉板车运土运砖,独自一人将4个孩子扶养长大,并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婆婆最后一次手术,她摘下出嫁时母亲送的一对金耳环卖了为婆婆治病,这是她出嫁时娘家丰厚嫁妆中最后的存物。

记者曾近百次采访过她,记得有一次夸她教子有方、二儿二女皆事业有成且都极孝顺,本来满脸是笑的她顿时笑容全失,低沉着声音说:“我对不起他们,当年他们学习非常优秀,考清华北大没问题,但我拿不出钱来,他们也懂事地选择了去读中专。我这母亲不称职,没有满足孩子升学的愿望。”

这就是中国母亲,坚强、无私、忠诚、耐劳,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为国家尽忠、为长辈尽孝、为子女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