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是谁 唐朝苏定方简介

2018-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苏烈(592-667),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汉族,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始平(今陕西兴平以南).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

苏烈(592-667),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汉族,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始平(今陕西兴平以南)。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户。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非凡战绩和正直的为人而深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的一员得力干将。

苏定方(592~667),唐初大将,名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父邕,隋末聚乡里数千人,在信都郡(即冀州)本土讨伐叛贼。定方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十五岁随父征战,先登陷阵。父卒,代领其众,杀张金称于郡南,败杨公卿于郡西,自是贼不舍境,乡党赖之。后投窦建德,为建德大将高雅贤养子,从窦建德、刘黑闼攻城伐邑,每有战功。刘黑闼败后,定方归乡里。唐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都尉。

四年(630),为李靖前锋,与东突厥大战于碛口。定方乘雾行军,二百铁骑袭帅帐,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随后赶到,唐阴山大捷,东突厥亡。以功授左武候中郎将,后转左卫中郎将。永徽六年(655),从程名振征高句丽,次年,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大破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追至石国苏咄城(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西北),俘贺鲁,西突厥亡。唐以其地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其所役属诸国皆分置州府,唐的疆域西尽波斯国。

定方因功迁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四年冬,位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思结阙俟斤都曼胁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国复叛,击破于阗。唐以定方为安抚大使,至叶叶水(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选精卒一万、骑三千长途奔袭,昼夜疾驰三百里,大战破之,都曼降,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全部平定,定方累功迁为左武卫大将军,加食邢州钜鹿真邑五百户。显庆五年(660),又为神丘道大总管,灭百济,擒其王扶余义慈。龙朔元年(661),定方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征高句丽,屡战皆捷,遂围平壤城(高句丽首都),会大雪,解围还。三年(663),任凉州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以安定吐蕃、吐谷浑。乾封二年(667)卒,年七十六。追赠幽州都督,谥曰庄。

历史评价

苏烈少年时代就以“骁悍多力,胆气绝伦”闻名乡间,十五岁随父征战,冲锋陷阵。其父死后统率部众,屡次击败侵犯乡里的叛贼,“自是贼不舍境”,深受家乡人民信赖。隋朝末年又跟从窦建德、刘黑闼河北起义军攻城略地,“每有战功”。

归顺大唐后,在对外征伐中苏烈脱颖而出,建立赫赫功名,真正完成了平定四方的壮举,世人皆称苏定方。他是典型的在战场上长大、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一代名将。

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从挥军中亚到剑指朝鲜半岛,其战场跨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定方驰骋疆场数十年,“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尽皆震慑降服,马蹄踏处,即为大唐!

奠定了盛唐广袤疆域的基础,大唐的声威也随之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更难得的是,七十多岁高龄的苏定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却依然镇守在吐蕃战场的最前线,直至逝去,堪称祖国河山最坚定的守护者,大唐帝国最锐利的战争机器。朝廷“赏赐珍宝,不可胜计”。

他不仅英勇盖世,而且为人正直,王文度杀降谋财时,“唯定方一无所取”;在灭亡西突厥后,定方“乃悉散诸部兵,开道置驿,收露胔,问人疾苦,贺鲁所掠悉还之民”;曾答应都曼饶他性命,为保全信义,便顿首乞求高宗免其死罪;而当苏定方遇到才德兼备、资质绝佳的青年裴行俭时,“甚奇之”,直感慨“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倾囊相授,“尽以用兵奇术授行俭”。定方去世后,作为著名书法大家的裴行俭也成为了唐高宗中后期的一代将星,“儒将之雄”,官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并成功为大唐收复安西四镇,同其恩师苏定方前后辉映,唐朝建中三年,师徒二人双双配享武庙,在代表古代武将至高荣耀的圣殿享受祭祀。

唐朝初年国力逐渐从多年战乱中恢复,为了国土安定,朝廷对外采取征讨与安抚并重的政策,既保护了边境百姓的利益,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又向落后地区传播了先进的大唐文明,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今天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定方,也作为唐朝强盛时期的优秀将领代表,成为民族反击侵略,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其疆域至高宗朝达到了巅峰,东征西讨、战斗一生的邢国公可谓功不可没!

“苏定方,名将亦大将,年七十六”——(毛泽东读《旧唐书·苏定方传》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