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才芳的照片 开国中将詹才芳回忆录里的天芦宝名雅邛大战役
大家都说,这回可好了。两个拳头捏在一起揍敌人,更有劲了,北上抗日更有奔头了。党中央在两河口开了政治局会议。虽然表面上说服了当时想拉红军南下的张国焘,确定了北上的方针,但是,一心想夺取红军和党中央领导权的张国焘,仍然坚持他原来的计划,带四方面军向南退却。直至7 月18日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他才勉强同意北上向毛儿盖行进。
当时,红军总司令朱德和张国焘负责领导左路军。我们三十一军,三十三军、九军以及红一方面军的五军和三十二军归属左路军。右路军由党中央、毛主席以及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带领。
右路军过了草地到达了毛儿盖。我们左路军由卓克基出发,经过草地到了阿坝。这时,张国焘终于野心毕露,竟打电报给中央,要右路军全部南下。并且不顾中央要他北上的严词责令,擅自率左路军及右路军中原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再过草地向川康边境退却。
后来,中央到哈达铺,又等待7 天之久。可是,无论中央怎么耐心教育,张国焘仍无悔改之意,一意孤行。那时,在右路军里,有人追随了张国焘,也骂中央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啦,"逃跑主义"啦等等。
仍在三十一军当政委的我,在过草地时患了伤寒病,躺在担架上好几天。我们这级干部谁也不知道张国焘搞的是什么名堂。张国焘扬言不接受他的命令者就枪毙。在卓木碉,他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成立第二中央的组织决议。公然宣布把毛泽东、周恩来等开除出党,并下令通缉。他还要把杨尚昆、叶剑英"免职查办"。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们南下时,虽然也打了些胜仗。但从战略上看,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因为,四川是军阀主力集中的地区,数十万大军在此辗转作战,难以满足兵员、粮食和被服补给的要求,而中央红军呢?在陕北根据地迅速扩展,红军不断壮大。使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深受鼓舞。大家从内心盼望与中央红军会合。
一次,我们见到徐总时,他谈到了自己的苦恼。他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他说,"红军本应由党中央统一领导。这次,好不容易盼了会合,结果又分开了......"
我们下面的干部们也逐步认识到张的路线不对头。我与周纯全私下议论,"看来,还是中央的路线胜利了。咱们在这样下去,就要走上绝路了。"周纯全也说: "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让张转过头来,否则,对红军太不利了。"
朱总司令在张国焘南下成立"第二中央"后,经常耐心劝导张说:"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领导下是个整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和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这是我们红军内部的事,大家要冷静,找出解决的办法,可不能叫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
刘伯承也反对分裂,望张看清形势,改变做法。后来,他虽然被张调到了‘红大’,但仍积极地给下面的干部做工作。
从红一方面军调来的干部更是对张不满。陈伯钧找张谈话,呼吁团结,反对分裂。朱总司令一面反对南下,一面想到,部队既然已经南下了,就应以大局为重。首先要打开战局,寻找立足生存之处。他坚信,只要大家是革命的,最后总会走到一起的。
他边规劝张国焘,边积极行使总司令的职权,及时了解敌情,研究作战部署,下定决心,在逆境中,朱老总不当"空头司令",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一切从爱护红军出发。他是我们的好总司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打了绥崇丹懋战役之后,又打了天芦名雅邛战役。结果,以我军百丈(地名)决战失利告结束,使我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仗是张国焘南下方针碰壁的主要标志。
在那时,我们正夹在大小雪山折多山和夹金山的附近。漫山皆白,地冻三尺,这是真正的雪山。有许多人冻、饿成疾,甚至丧命......
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强烈要求北上,朱总司令、徐向前、刘伯承等同志对张国焘进行的帮助,党中央对他的严厉批评,以及共产国际加紧敦促,这对张国焘形成了压力。他不得不于1935年6月6日宣布取消了"第二中央",不得不公开提出向北转进,创立西北抗日根据地。张国焘进行了九个多月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终告失败。
红四方面军再一次过雪山夹金山北上。我们与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合。然后,通过草地经卓克基向毛儿盖,包座前进。
这次北上,目的很明确。广大四方面军指战员兴高采烈,精神焕发,勇气倍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北上途中,遇到无数自然界的险阻。有波涛汹涌的河流,终年积雪的大山,人迹罕至的草地,还有很多险峻的关山要隘。红军不仅要和困难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而且要忍受连续行军、作战、粮食缺乏,衣裳单薄带来的饥饿、寒冷、疲劳等困难。
毛主席在《长征》这首诗中写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就是以这样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在过雪山时,我们穿着单薄,顶着寒风的侵袭行军。
山上积雪最深的地方有十几丈,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没法爬上来;忽儿狂风四起,推倒千年积雪,行走十分困难;忽儿冰雪铺天接地扑来,想躲也无处躲,打得浑身酸疼。山顶空气十分稀薄,呼吸非常困难,一步一停,一步一喘。有许多同志晕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前进......
我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有个年近50岁的炊事班长,是四川苍溪县人。他于1933年秋天,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参加了红军。在过夹金山时,狂风欲把他背在身上的行军锅吹去,他说什么也不肯松手。他想:这口锅关系到多少人吃饭的问题,它正是我手中的武器,我可不能把它丢下啊!
于是,他死死地抓紧锅沿......狂风把他连人带锅腾空掀起,然后又狠狠地甩下......等到战友们赶到,他已被万恶萧杀的狂风卷进了深深的雪窝。人们呼喊着他的名字。他,这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老红军战士,长眠在雪山上了......
草地的情景更加恶劣,那里一望无际,满目荒凉,杂草丛生,水草有毒,人踩在上面,软绵绵的,稍不留神,或用力过猛,就会陷下去,拔不出腿来。草地中心地带,时风时雨。忽儿漫天大雪,忽儿冰雪骤下。夜间里,寒风刺骨,宿营时,大家挤在一起,背靠背地取暖,遇到夜雨,冻得浑身直打哆嗦,只好咬紧牙关,忍饥受饿地站在深没过膝的泥潭里,度过漫长之夜。
我们这是第三次过草地。每个人带的干粮很快就吃完了。在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中,没有粮食,大家就用草根、野菜充饥,有的还吃起了煮皮带。把皮带先用水泡了, 再煮,煮软了就吃。人称煮皮带"这道菜"为"水煮黄牛肉"。
长征中,广大指战员越是在艰苦危险的时候,阶级友爱的精神越是突出。战斗时,紧密配合,互相掩护,在征途上,互相搀扶,走不动的,生病的,大家抬着他们走。许多人不顾自己饥饿、生病,争着让粮食、抬担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了。历尽艰难险阻、曲折复杂的斗争,转战一年零七个月的长征结束了。
在百丈一战,四方面军伤亡近万人。史力生就是在战斗中惨死于沙场的。他是我从湖北黄陂木兰山附近带出来的一个红小鬼。参军时才11岁,是个孤儿。他曾给我当过警卫员。后来,留在九军二十七师。他从班长、排长、当了连长。
战斗中一起带领全连奋勇杀敌,子弹打光了,就展开了肉搏战。他的手臂打断了,就用牙齿咬着拉火索将手榴弹拉响,冲向敌群。结果身体给炸成了几段。他牺牲时还不满18岁。最后,他的连队只剩下了4 个人,我后来见到有人转来的他的遗物一顶军帽,一顶被弹片击成千疮百孔的军帽。
我看见它,心情很悲痛,想到他这样年轻,就为革命而牺牲了。从而,更加深了我对敌人的憎恨!同时,我也对这次战斗的失利感到痛心,对张国焘的倒行逆施,更加愤恨。
在丹巴、懋功地区,十冬腊月里有许多人因雪崩而亡,还有许多人得夜盲症,甚至冻饿死在雪地。我们红四方面军三次过草地,多次过雪山,来来回回,在这些人不常出现的地区,拉锯似地远征,使得广大干部战士非常疲劳。有的战士发牢骚,说,"快回到党中央身边吧!我们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张国焘这个野心家把大家坑苦了。但是,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是好的。我们的干部战士是党培养起来的,是为了实现党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为了党的事业,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为了党的事业,任何艰难困苦,我们都不怕.
....."说到这里,我望着爸爸那双深邃的眼睛在闪光,那是一种刚强、坚毅的目光......那目光在告诉我一个事实: 长征时,自然条件的恶劣吓不倒红军。任何艰难困苦,当然包括那激烈的战斗,更有那殊死的路线斗争,同样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取胜而告终。
作者詹杨,詹才芳之女 作于1992年春节前夕